第二百零七章新政的成果
長安的五月,風裡裹著新麥的甜香。趙正立在宣政殿外的漢白玉階上,望著簷角銅鈴被風撩動,發出清越的響。殿內剛議完新政推行事宜,他袖中還揣著蘇琬琬草擬的奏折草稿,墨跡未乾,透著股子熱乎氣兒。
"好!"趙正轉身,眉峰舒展如春山,"蘇琬琬,你立刻潤色那份奏折,把江南試點的糧產增幅、淮南漕運減耗的數據都添進去,要讓陛下看得見實效。另道旨意給戶部,著他們派乾員去直隸、山東督辦"一條鞭法"——把田賦、徭役並作銀錢,按畝折算,再不能讓地方官巧立名目盤剝。"他轉向侍立左側的慕容芷,玄色飛魚服襯得她眉目如刃,"慕容,禁軍抽調三百精銳,分作十隊。每隊配個戶部老吏,去各縣盯著稅銀入庫、荒田開墾。敢有私吞的,直接鎖拿回京,朕倒要看看,是他們的烏紗硬,還是王法硬。"
兩人齊聲應"是",轉身時衣袂帶起風。殿外傳來細碎的腳步聲,柳萱掀簾進來,杏色襦裙沾著星點泥漬,手裡攥著卷泛黃的麻紙:"大人,城外墾荒區的急報。"她展開圖紙,指尖點在朱筆圈注處,"長安以西三十裡的丘陵地,原是片白茅蕩,如今已開墾出五千畝。新麥長到齊腰高,粟米苗兒也壯實。我讓人搭了三個醫棚,每日辰時就熬好祛濕的草藥湯,百姓們排著隊來喝。還有老把式教認柴胡、防風,說是等秋收後能在坡地種藥材......"
趙正接過圖紙,指腹摩挲著墨跡未乾的"五千畝"。他記得去歲此時,這裡還是野狗都不願來的荒灘,如今竟變了模樣。抬腳便往外走:"走,去看看。"
城門外的土路上,百姓扛著鋤頭往墾荒區去,見趙正的青驄馬過來,紛紛駐足行禮。有個紮羊角辮的小丫頭躲在娘身後,卻探出腦袋脆生生喊:"趙大人!"趙正勒住馬,從袖中摸出塊糖遞過去:"慢些跑,莫摔著。"
墾荒區的田壟間,新麥正抽穗,綠得發亮。張老漢正彎腰拔草,粗布短打浸透了汗,見趙正來,手在褲腿上蹭了又蹭才上前。他掌心的老繭厚得能硌疼人,攥住趙正的手腕直顫:"大人您瞧!這麥子按您教的法子,密植三成,又不讓牛馬踩了根,今年準能多收兩成!"他忽然抹了把臉,皺紋裡泛著水光,"往年俺家三畝地,打五石糧,繳完"火耗""淋尖",剩的兩石夠吃半年就不錯。今年新稅法,一畝隻繳五升!俺還從惠民倉借了糧種,把後山的荒坡開了兩畝......"他指著遠處正在翻土的少年,"那是我二小子,說等秋收要多存兩石糧,明兒去縣城書肆買《田畝算經》!"
周圍百姓聽見動靜,紛紛直起腰。梳著纂兒的農婦抱著繈褓笑:"我家那口子從前總說"苛政猛於虎",如今天天蹲在地頭念叨"趙青天"。"拄拐的老丈擠過來:"前兒醫棚的大夫說我那老寒腿有救,是您派人來教的艾灸法吧?"
趙正望著田埂上攢動的人頭,喉頭有些發緊。他登上土坡,迎著風提高聲音:"鄉親們!官府不圖你們多繳糧,隻盼著你們能吃飽飯、穿暖衣。往後有難處,儘管去縣衙擊鼓——隻要是利民的事,朝廷就辦!"
歡呼聲浪撞在麥浪上,驚起幾群白鷺。柳萱站在他身側,望著百姓臉上的笑,輕聲道:"從前在戶部當差,看的是賬本上的數字。如今跟著您下田埂,才懂這些數字原是活人的盼頭。"
日頭偏西時,趙江月從新學趕來。她穿月白襴衫,發間插著支竹簪,懷裡抱著一摞算術本:"爹爹!萱姨娘!"本子攤開,是她用朱筆批改的作業,"張太傅說,孩子們算田畝稅銀的準確率到了九成!下月要帶他們去漕運司,跟船工認糧袋、算損耗。"
趙正翻了翻本子,見稚嫩的字跡寫著"十畝田,每畝稅五升,共繳五鬥",嘴角勾起:"讓他們多跑跑,將來治理河道、調度糧船,都得從認糧袋開始。"他抬眼,"江雪呢?"
"在醫棚呢!"趙江月抿嘴笑,"她現在認草藥比我還熟。方才有個婆婆咳得厲害,她把枇杷葉、川貝母配了,熬的湯藥喝下去立竿見影。百姓都喊她"小活菩薩"。"
醫棚設在老槐樹下,藍布帳子被風吹得輕揚。趙江雪跪坐在草席上,淺綠布裙沾著草屑,正給王奶奶包草藥。她指尖翻飛,把曬乾的紫蘇葉、陳皮裹進桑皮紙,係上紅繩:"奶奶,這藥得用砂鍋慢煮,喝的時候放兩顆蜜棗,就不苦了。"
王奶奶攥著藥包,皺紋堆成花:"小郡主,前兒我那小孫子鬨肚子,也是你給開的方子,半日就好了。你這本事,比鎮上的老郎中還靈!"
趙江雪耳尖發紅,抬頭正撞見趙正,忙起身福禮:"爹爹怎麼來了?"
趙正望著她被草藥染綠的指尖,又看棚外排隊的百姓,笑道:"來看看我的小活菩薩。"他轉身對柳萱道,"讓太醫院撥些《本草圖譜》給新學,讓孩子們也學些醫理——治小病,勝造七級浮屠。"
暮色漸濃時,眾人踏上歸途。趙正騎在馬上,望著遠處漸次亮起的燈火,聽著隨從稟報各州新政進展:揚州鹽稅減了兩成,蘇州織戶多了三成訂單,汴河漕運的糧船再沒出現過壓港......風裡飄來若有若無的麥香,他忽然想起去歲此時,自己初到長安,麵對的是空蕩的糧倉、凋敝的市井。
"大人。"慕容芷的聲音從身後傳來,"前方就是朱雀大街了。"
趙正抬頭,見街角有個賣炊餅的攤子,熱氣騰騰的炊餅散著麥香。他勒住馬,買了兩個,遞一個給身邊的蘇琬琬:"嘗嘗,這是新政裡"輕徭薄賦"的滋味。"
蘇琬琬咬了口,眼眶微熱。她想起三個月前在江南查稅,親眼見百姓把"一條鞭法"的告示貼在祠堂,對著祖宗牌位磕頭;想起漕運司的老吏拍著她肩膀說"姑娘,你替我們這些跑船的掙了口氣"。
第二百零七章完)
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