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沙泉驛語
大軍離開隴西,行至沙泉驛時,天已近黃昏。這是個依傍商路的小驛站,驛外有幾間農戶的土坯房,煙囪裡飄著嫋嫋炊煙,空氣中混著青稞餅的香氣——是驛卒老王在給過往商隊準備晚飯,他手裡的鐵鍋,還是義倉分發的“便民鍋”,鍋底雖有劃痕,卻依舊結實。
“將軍,要不要進驛歇息?”石守信勒住馬,指著驛站的木門,“裡麵能住人,還能讓將士們燒些熱水。”
趙正點頭:“就在驛外紮營,彆打擾驛卒和農戶。讓夥房去跟老王買些青稞餅,按市價算,再借他的鍋燒些熱湯。”
將士們很快搭好了帳篷,夥房的士兵提著糧食去找老王,卻被他擺手拒絕:“俺這餅不要錢!攝政王是去護商路的,俺們沙泉驛靠商路吃飯,該謝謝你們才是!”他還讓妻子把家裡的鹹菜、乾肉都拿出來,塞進士兵手裡,“給將士們添個菜,吃飽了好趕路。”
夥房士兵沒辦法,隻好回來跟趙正彙報。趙正笑著說:“那就收下,記著多給些糧食當回禮——百姓的心意要領,但不能白拿,這是規矩。”
晚飯後,驛站外漸漸熱鬨起來。過往的商隊聽說趙正的大軍在此停留,都紛紛過來打招呼——有回紇商隊的夥計,帶著可汗賞賜的奶酒;有中原絲綢商,捧著剛織好的“融紋錦”;還有吐蕃的藥材商,送來幾包治療風寒的草藥。趙正坐在帳篷外的木凳上,和商隊首領們聊天,聽他們講商路聯保製推行後的變化:“如今盜匪少了,走商路踏實多了,每月能多跑一趟,賺的錢也多了。”
帳篷另一側,幾個老兵正圍著篝火,給年輕士兵講“點檢為天子”的故事——這是趙普讓影衛故意透露給老兵的,說“汴京有相士觀天象,見紫微星落於點檢帳上,定有天命”。
“真的假的?”一個年輕士兵睜大眼睛,手裡的木勺停在半空,“攝政王要是當皇帝,咱們是不是就能跟著沾光?”
“可不是嘛!”老兵喝了口奶酒,語氣篤定,“攝政王護百姓、愛士兵,比少帝強多了!去年靈州清剿盜匪,他還親自給受傷的士兵喂藥,這樣的人當皇帝,是天下的福氣!”
慕容芷站在不遠處的陰影裡,看著士兵們的反應,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讖語的種子已經種下,就等在陳橋驛生根發芽。她轉身走進趙正的帳篷,遞上一份影衛傳來的密報:“攝政王,野利呼的殘部在敦煌以西活動,看似要逃,實則在引誘咱們深入,不過石將軍已安排斥候盯緊了。”
趙正接過密報,快速掃了一眼,放在案上:“不用急著追,咱們的目的不是斬野利呼,是要讓將士們明白,這天下需要一個能穩定局麵的人。”他頓了頓,又道,“驛外的讖語,你都看到了?”
慕容芷躬身道:“看到了,將士們都信,隻是……您要不要出麵製止?免得落人口實。”
“不用。”趙正望著帳篷外的篝火,聲音平靜,“民心所向,不是靠製止就能改變的。咱們花了那麼多心思做民生,就是為了今天——讓百姓信,讓士兵信,讓天下人信,這天下該換個活法了。”
夜半時分,趙正被一陣輕微的腳步聲驚醒。他走出帳篷,隻見老王的小孫子正蹲在篝火邊,手裡拿著塊木炭,在地上畫著“趙”字。“娃,怎麼還不睡?”趙正走過去,笑著問。
“俺在畫攝政王的姓。”小娃抬起頭,眼裡滿是崇拜,“俺爹說,攝政王能護商路,能讓俺們有飯吃,要是攝政王當皇帝,俺就能去靈州蒙學讀書了,像李小寶那樣學種地、學寫字。”
趙正摸了摸小娃的頭,心裡忽然一暖——蒙學裡的“農耕課”“識字課”,竟成了孩子對“好日子”的向往。他從懷裡掏出一塊糖,遞給小娃:“好好讀書,將來給百姓做實事,比當皇帝還光榮。”
小娃接過糖,蹦蹦跳跳地跑回了家。
第二百八十八章完)
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