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海防民生
洪武二年十二月初的寧波港,寒風裹著海腥味,卻擋不住碼頭的熱鬨——薩琳娜帶著三艘“巡海快船”剛靠岸,漁民們就圍著船拋來鮮魚,老鄭阿福更是扛著袋乾貝爬上甲板:“薩大人,這是俺們漁民攢的,給水師兄弟們補身子!自從你們按月巡海,俺們去遠海捕魚都敢往深處走了,上個月單艘船就多捕了兩石魚!”
薩琳娜接過乾貝,指著船舷上新裝的“了望燈”:“這是李木匠改的,夜裡能照三裡遠,遇著暗礁或可疑船隻,老遠就能看見。往後巡海,不僅護著你們捕魚,還能幫商隊盯梢——昨日就護著三艘江南絲綢船,順順利利到了泉州。”
正說著,惠民醫館的陳三姑提著藥箱趕來,身後跟著兩個醫女,藥箱裡裝著治風寒的草藥:“薩大人,天涼了,水師兄弟們在海上容易受涼,這些草藥你們帶上,熬水喝能驅寒。漁民們還說,要是船上有人受傷,隨時能去醫館,俺們留著專門的‘水師病房’。”
薩琳娜剛要道謝,就見蘇琬琬的信使策馬奔來,遞上封急信:“薩大人,蘇大人讓您留意——有西域商隊說,近日有不明船隻在泉州外海徘徊,像是倭寇殘餘,讓水師加派巡海頻次。”
“知道了。”薩琳娜立刻召集副將,指著海圖上的泉州海域:“明日起,派兩艘快船去泉州外海巡護,再讓鄭伯帶幾艘漁船當向導,熟悉那裡的暗礁區。記住,巡海不光是抓倭寇,還要幫漁民標記新的漁區,幫商隊避開險灘——水師是百姓的‘海上屏障’,不是光會打仗的。”
副將領命而去,鄭阿福卻拉著薩琳娜的袖子:“薩大人,俺們漁民也能幫著巡海!夜裡漁船點亮燈籠,連成線就是‘信號陣’,要是見著可疑船,就滅三盞燈,你們遠遠就能看見。”
薩琳娜眼睛一亮,當即和鄭阿福定了“漁警聯動”的法子——漁民按海域分組,每組選一艘“哨船”,船尾掛三色燈籠,遇敵則變燈;水師快船按燈號馳援,既省巡海人力,又能讓漁民參與護海。
三日後,泉州外海果然發現三艘倭寇小船,漁民哨船立刻變燈,水師快船半個時辰就趕到,當場繳獲倭寇搶來的兩船海鹽。被救的鹽商握著薩琳娜的手道謝:“多虧你們來得快,不然俺這船鹽就沒了!往後走海,見著大明的巡海船,心裡就踏實。”
消息傳到開封時,趙正正在看蘇琬琬遞來的《海防民生冊》——上麵記著“水師巡海兩月,護漁船百艘、商隊二十支,漁民漁獲增三成,商隊損耗減四成”。他提筆在冊上批道:“海防不是孤立的,要和民生擰成一股繩——水師護著百姓,百姓幫著水師,這海疆才能真安穩。”
臘月中旬的寧波港,漁民們和水師將士一起搭起了“海護棚”,棚裡擺著漁民捐的乾魚、醫館送的草藥、匠坊打的修船工具。薩琳娜站在棚前,望著遠處巡海快船的帆影,忽然覺得,這棚子比戰船更像“海防的根基”——裡麵裝著的,是百姓和水師的心連著心的暖意。
第三百二十九章完)
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