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船塢驚雷
寧波造船廠內,春寒還沒散儘,卻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李木匠光著膀子,手裡攥著一把磨得鋥亮的刨子,正對著一塊南洋柚木發力——木花飛濺間,柚木的紋理漸漸露出,帶著海風的濕潤氣息。
他腳下的地麵,散落著幾張泛黃的草圖,最上麵一張,是趙政親筆繪製的“洪武級”戰列艦圖樣,上麵用朱筆標注著“鐵肋木殼、雙層炮甲板、水密隔艙”,邊角還留著修改的痕跡,是昨夜趙政連夜增補的“踏車聯動裝置”。
“李師傅,這鐵肋和木殼咋拚接啊?”年輕工匠王小二捧著一塊靈州產的熟鐵,滿臉困惑。那熟鐵是靈州鐵礦改良工藝後產出的,比普通鐵器堅韌三成,卻也更難與木材貼合——前六卷造“大明艦”時,隻用過鐵皮包裹船舷,從未試過用鐵肋支撐整個船體。
李木匠直起身,抹了把額角的汗,接過熟鐵放在柚木旁比對:“你忘了咱們改‘破礁錘’時用的‘榫卯包鐵’法?把鐵肋鑿出榫頭,木殼開榫眼,再用王老鐵新打的鐵皮鉚釘固定,保證海水泡不爛、風浪衝不散。”他說著,從工具箱裡掏出一個巴掌大的模型——是用去年造大明艦剩下的木料做的,鐵肋與木殼的銜接處,還能看到清晰的榫卯結構,“你看,就按這個來,每道榫頭都要比木殼深半寸,鉚釘間距不能超過三寸。”
王小二恍然大悟,抱著模型跑去給其他工匠看。李木匠則撿起趙政的草圖,指尖劃過“雙層炮甲板”的標注,忽然想起洪武二年戰船成軍時的場景——那時他還在為船底的尖形設計發愁,鄭阿福帶著漁民來支招,說“船底尖點能避暗礁,就像咱們捕魚的小船一樣”;如今要造更大的戰列艦,趙政的圖紙裡竟也藏著“民生智慧”,比如水密隔艙的劃分,和江南農戶的糧倉隔間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師傅,薩大人來了!”船廠門口傳來呼喊,李木匠抬頭,就見薩琳娜騎著馬趕來,身後跟著幾個西域商隊的夥計,每人手裡都扛著一卷帆布。薩琳娜翻身下馬,走到李木匠身邊,指著帆布笑道:“這是從波斯運來的‘刀槍布’,浸過桐油,既能擋箭,又能防海水腐蝕,你看看能不能用來做船帆。”
李木匠接過帆布,用指甲掐了掐,又湊到鼻尖聞了聞,眼裡亮了起來:“好東西!比江南的帆布結實多了,做船帆能抗住東海的大風!薩大人,這布夠不夠?十艘戰列艦,每艘要三張主帆,還得備著修補的料子。”
“放心,後續還有三船在路上。”薩琳娜遞過一份貨單,上麵記著“波斯帆布兩百匹、南洋柚木五十根、銅料三十噸”,“這是蘇大人讓我給你帶的,她還說,靈州的鐵礦已經開始趕製炮架,下個月就能運到。”
正說著,鄭阿福帶著十幾個漁民扛著測深木走來,木頭上還沾著海水的濕氣。“李師傅,薩大人,俺們來幫著試船!”鄭阿福把測深木放在地上,指著不遠處剛完工的一艘戰列艦模型,“俺們按您的吩咐,測了港外的洋流,這船的吃水深正好能過暗礁區,就是船尾的踏車,俺們覺得還能再改改——多加個齒輪,能省三成力氣,將士們長時間踩也不累。”
李木匠眼睛一亮,拉著鄭阿福蹲在模型旁,用樹枝在地上畫草圖:“你說的是‘省力齒輪’?俺們造大明艦時試過,就是沒敢多用,怕不結實。你們漁民經常用踏車搖船,肯定懂這個,快給俺說說咋改。”
鄭阿福蹲下來,接過樹枝畫了個簡單的齒輪結構:“俺們捕魚的小船,踏車都加了這東西,比如這樣,大齒輪帶小齒輪,踩起來輕得很。要是戰列艦的踏車也加,無風的時候,船速還能再快一成。”
薩琳娜看著兩人討論得熱火朝天,忽然想起東征誓師時,鄭阿福說“俺們漁民願為艦隊引路”的場景——那時他眼裡的堅定,和現在一模一樣。這些漁民,大多有親人被倭寇殺害,有的丟了漁船,有的沒了家,東征對他們來說,不是遙遠的戰爭,是家門口的複仇,是為了能重新安穩地出海捕魚。
“李師傅,有個波斯來的船匠想見您。”一個夥計跑過來稟報,語氣裡帶著幾分猶豫,“他說……他說您的設計有問題,雙層炮甲板會讓船身太重,容易翻。”
李木匠皺了皺眉,起身道:“讓他來。”
不一會兒,一個高鼻梁、深眼窩的波斯人跟著夥計走來,手裡拿著一張船圖紙,上麵畫著西洋帆船的結構。“尊敬的工匠大師,我是波斯船匠哈桑。”他操著生硬的漢話,指著李木匠的戰列艦模型,“雙層炮甲板會增加船的重量,尤其是在風浪大的時候,船身會不穩定,容易側翻。我們西洋的戰船,最多隻有一層炮甲板,這是經過實戰驗證的。”
李木匠沒生氣,反而笑著把哈桑帶到大明艦的殘骸旁——那是寧波港之戰時被倭寇擊傷的一艘戰船,後來被拖回船廠當教具。“哈桑師傅,你看這船。”李木匠指著船身的水密隔艙,“我們的船有十二道水密隔艙,就算有一兩處進水,也不會沉。而且,我們的船底是尖形的,能更好地破浪,船舷用鐵皮包裹,既防撞擊,又能增加穩定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又讓人把趙政的草圖遞給哈桑:“這是我們陛下畫的圖紙,他不僅懂造船,還懂海戰。去年我們用這樣的船,在平戶港打敗了倭寇的船隊,三十艘船,沒沉一艘。雙層炮甲板能裝更多的火炮,在海戰中能占據優勢,至於重量,我們用的是南洋的柚木,質地輕又結實,不會有問題。”
哈桑接過草圖,仔細看了半天,又繞著大明艦殘骸轉了一圈,臉上漸漸露出敬佩的神色。“我明白了,尊敬的大師。”他對著李木匠躬身行禮,“你們的造船技術,比我們西洋的更適合海戰,我願意留下來,幫你們一起造這艘‘洪武級’戰列艦。”
李木匠笑著拍了拍哈桑的肩膀:“好!咱們一起造,讓倭寇看看,大明的戰船有多厲害!”
夕陽西下時,船廠的工匠們還在忙碌,有的在拚接鐵肋和木殼,有的在安裝踏車,有的在縫製船帆。鄭阿福帶著漁民們,在港外測試模型船的穩定性,測深木一次次探入海中,傳來“水深足夠”的呼喊;薩琳娜則在清點剛運來的帆布,不時和波斯船匠哈桑討論船帆的縫製方法。
李木匠站在剛豎起的戰列艦桅杆下,望著漸漸暗下來的天色,手裡攥著一塊從大明艦殘骸上拆下來的鐵皮——上麵還留著倭寇炮彈的痕跡。他想起時,張阿婆送來的青稞餅,說“孩子們多吃點,好早日剿滅倭寇”;想起王老鐵送來的鐵皮鉚釘,說“這東西能讓戰船更結實”;想起陛下說“大明的戰船,是為了護著百姓能安穩過日子”。
第三百三十三章完)
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