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格物院立
慶寧宮西側的院落裡,工匠們正忙著搭建格物院的匾額。李木匠踩著梯子,將“皇家格物院”五個大字的木牌釘在門楣上,木牌邊緣用靈州熟鐵包邊,是按趙正的要求做的——既耐用,又能體現“鐵與木”的結合,象征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的融合。
趙正站在院中,看著工匠們搬運蒸汽機零件,眼中滿是期待。伊凡捧著一本厚厚的圖紙,快步走來:“太上皇帝,這是臣按您說的‘氣缸原理’畫的蒸汽機圖紙,隻是氣缸密封的問題還沒解決,燒煤時總漏氣,效率提不上來。”
趙正接過圖紙,指尖劃過“氣缸”的標注,想起現代蒸汽機的密封技術:“用靈州的熟鐵做密封環,再裹上浸了桐油的石棉——石棉在西域能找到,隔熱又密封,你讓人試試。”他轉頭對李木匠喊道,“李師傅,靈州送來的熟鐵還有多少?先鍛打十個密封環,按這個尺寸做!”
李木匠放下手裡的活,接過趙正遞來的尺寸紙條:“回太上皇帝,熟鐵還有三百斤,夠鍛打密封環了!前幾日江月陛下還說,靈州的鐵礦要擴產,往後格物院要用鐵,儘管開口!”
趙江雪捧著《格物基礎》的初稿,走到父親身邊:“父親,這是女兒按您口述整理的,裡麵寫了‘力的三要素’‘熱脹冷縮’,還有您說的‘化學元素’,隻是有些地方女兒還沒弄明白,比如‘氧氣助燃’,工匠們都覺得不可思議。”
趙正接過初稿,翻到“氧氣”那一頁,笑著說:“明日咱們做個實驗——用琉璃瓶收集空氣,再放入燃燒的木炭,看木炭燃燒得是否更旺。工匠們親眼見了,就會信了。”他想起前七卷在靈州做“防疫湯”時,也是用實驗讓百姓相信草藥的功效,如今推廣格物,也需如此。
正說著,蘇琬琬帶著戶部的吏員趕來,手裡捧著賬冊:“太上皇帝,江月陛下讓臣送來格物院的首年撥款——白銀五萬兩,還有從江南調來的織機零件、從西域買來的石棉,都已卸在院外。陛下還說,往後格物院的需求,戶部優先滿足。”
趙正接過賬冊,看著上麵的數字,心中暖意漸生。他知道,江月這是在踐行“日月共治”的約定——新帝管政務、籌錢糧,他管科技、推改良,君臣父子同心,才能讓大明的“進步”之路走得穩。
“蘇大人,麻煩你跟江月說,”趙正道,“首項改良就從紡織機開始吧。江南織戶李大姐,前幾年還在為織坊被焚發愁,如今有了新織機,她的布能多織三倍,百姓也能穿上更便宜的棉布。”
蘇琬琬點頭應下,又遞來一張紙條:“這是李大姐托人送來的,說想親自來格物院看看新織機,還說要送新織的棉布給工匠們做衣裳。”
趙正笑著收下紙條:“讓她來,正好讓她給工匠們說說織戶的需求——格物院造的物件,終究是要給百姓用的,得聽百姓的意見。”
夕陽西下時,格物院的第一台蒸汽機零件已基本組裝完畢。密封環安裝好後,伊凡點燃煤火,蒸汽機的氣缸開始運轉,發出“轟隆轟隆”的聲響,帶動旁邊的紡車轉動起來。工匠們看得目瞪口呆,李木匠更是激動得手都在抖:“太上皇帝,這機器真能轉!比十個人搖紡車還快!”
趙正望著運轉的蒸汽機,又望向遠處的皇宮——江月的書房還亮著燈,想必正在批閱奏折。
第三百六十五章完)
喜歡雪月大明請大家收藏:()雪月大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