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勞役代罰,功在長遠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國一統華夏 > 第315章 勞役代罰,功在長遠

第315章 勞役代罰,功在長遠(1 / 1)

章華台的晨霧尚未散儘,青銅鼎中燃著的柏子香嫋嫋升騰,卻驅不散殿內凝滯的氣氛。熊旅指尖摩挲著案上的竹簡,上麵密密麻麻記著叛軍俘虜與獲罪人員的名錄,足足數千人之多。他眉頭微蹙,目光掃過階下侍立的大臣:“諸位卿家,這些人該如何處置,你們可有良策?”

話音剛落,廷尉便出列躬身:“王上,叛軍作亂,罪當處死;獲罪官員貪贓枉法,亦不可輕饒。依律當斬立決,以儆效尤!”

“不可!”右司馬當即反駁,“數千人若儘數問斬,恐引發國中動蕩。且如今牢獄已滿,糧草耗費巨大,若再添新囚,國庫難以支撐。”

“那便流放邊陲!”有人提議,“將他們發往雲夢澤畔開墾荒地,既顯懲戒,又能拓土實邊。”

“邊陲之地瘴氣彌漫,路途遙遠,押送需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這些人心懷怨懟,恐在途中生事,反而遺禍地方。”令尹搖搖頭,語氣中滿是擔憂。

群臣各執一詞,爭論不休。熊旅坐在王座上,沉默不語。他穿越而來,深知亂世用重典雖能立威,卻難收民心。處死、關押、流放,無論哪一種,都隻是權宜之計,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甚至可能埋下更大的隱患。

這日午後,熊旅獨自在書房對著地圖沉思。楚都郢城的輪廓在竹簡上清晰可見,城牆蜿蜒如蛇,卻多處標注著“破損”“裂縫”的字樣;城外三條主要河道,如今已淤塞大半,去年雨季時,河水泛濫,淹沒了城郊數百畝良田,百姓怨聲載道。他正思索著如何籌措人力修繕,忽聞門外傳來輕微的腳步聲。

“王上,孫叔敖求見。”內侍低聲稟報。

“宣。”

孫叔敖捧著一卷竹簡快步走入,靴底沾著的泥土在光潔的金磚上留下淺淺的印記。他臉上帶著風塵仆仆的疲憊,眼神卻異常明亮:“王上,臣剛從城外勘察回來,關於俘虜與獲罪者的處置,臣有一策。”

熊旅抬眸看來,眼中閃過一絲期待:“孫卿請講。”

孫叔敖展開竹簡,上麵不僅有文字,還畫著郢城城牆的破損處與三條淤塞河道的示意圖,線條雖簡,卻一目了然。“王上請看,楚都城牆年久失修,多處已出現裂縫,若遇戰事,難以固守;城外沮水、漳水、揚水三條河道,因常年未疏,河床抬高,雨季時常泛濫,淹沒良田無數。”他頓了頓,語氣沉穩,“臣以為,可‘以工代罰’,將這些獲罪者編入工程隊,讓他們修繕城牆、疏通河道。如此一來,既可用勞役抵罪,又能解決民生難題,豈不兩全?”

“以工代罰?”熊旅眼中一亮,接過竹簡細看。他穿越前曾在曆史典籍中見過類似的記載,這與現代的勞動改造理念不謀而合,沒想到孫叔敖竟能在此時提出這般遠見卓識的想法。

“具體如何施行?”熊旅追問,身體微微前傾,顯然已被這個提議吸引。

“可按罪情輕重分編隊伍。”孫叔敖條理清晰地解釋,“重罪者,如叛軍頭目、主犯官員,可派去做搬運城磚、挖掘淤泥等重活;輕罪者,如協從俘虜、瀆職小吏,則可安排修繕城牆、平整土地、清理河道兩岸等雜役。每日按勞績發放口糧,乾得多便吃得飽,乾得好的,可酌情縮短勞役期限,表現特彆突出者,甚至可以提前釋放,恢複平民身份。”

他走到地圖前,指著淤塞的河道:“更重要的是,此舉能為楚國節省巨額開支。往常修繕城牆、疏通河道,需征調大量民夫,不僅耽誤農時,影響糧食收成,還要支付工錢與糧草。如今用這些獲罪者代替,他們的口糧由國庫統一發放,但因按勞分配,實則耗費比征調民夫更少,卻能完成同樣的工程。既讓他們自食其力,又為國家做了實事,實乃一舉多得。”

熊旅放下竹簡,起身走到窗前,望著城外隱約可見的河道輪廓。他想起穿越前見過的那些水利工程,深知基礎設施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楚國要想強盛,不僅要強軍,更要安民,而穩固的城防與暢通的河道,正是安民的根基。城牆堅固,才能抵禦外敵;河道暢通,才能灌溉農田,保障豐收。孫叔敖的這一策,看似隻是處置罪犯,實則是在為楚國的長遠發展鋪路。

“孫卿此策,甚合我意。”熊旅轉過身,眼中帶著讚許的光芒,“既體現了刑罰的懲戒性,又兼顧了實際效用,更能讓這些獲罪者在勞作中明白生活的不易與勞作的價值,比單純的關押或處死更有長遠之功。”

他當即下令:“傳旨下去,由孫叔敖總領工程事宜,成立‘贖罪營’,將叛軍俘虜與非核心獲罪人員儘數編入。宗正寺負責核實身份、劃分罪責等級,刑部各派官員前往工地監督,記錄每個人的勞績,嚴格按照孫卿所言的章程執行。若有官員敢從中克扣糧草、徇私舞弊,一經查實,嚴懲不貸!”

“臣遵旨!”孫叔敖躬身領命,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他知道,這一策若能成功,不僅能解決眼前的難題,更能為楚國的治理開辟一條新的路徑。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旨意一下,楚都城外很快熱鬨起來。數千名身著統一灰衣的贖罪者,在士兵的看管下,陸續來到城牆修繕點與河道疏淤處。他們臉上大多帶著抵觸與茫然,有的低頭不語,腳步拖遝;有的則四處張望,眼神中滿是不安。

修繕城牆的工地上,工匠們早已準備好了城磚、石灰與工具。沉重的城磚每塊重達數十斤,由兩名贖罪者合力抬著,一步步走上陡峭的腳手架,再小心翼翼地填補到城牆的裂縫中。起初,不少人因為長期養尊處優,或是心懷怨懟,乾活極為拖遝,抬磚時故意放慢腳步,甚至偷偷偷懶。

負責監督的刑部官員見狀,當即按照章程行事,對偷懶者減少當日口糧。當看到彆人因為乾活賣力而能領到充足的粟米,甚至有少量肉乾,而自己卻隻能得到半碗稀粥時,那些偷懶的人漸漸變了臉色。尤其是那些曾為貴族家奴的俘虜,他們以前從未靠自己的雙手掙過吃食,如今雖辛苦,卻也生出幾分踏實感——至少,這碗飯是自己親手換來的。

疏通河道的工地更是艱苦。初春的河水尚寒,贖罪者們赤著腳站在泥濘的河床中,用鐵鍬、鋤頭一點點挖掘淤積的淤泥。冰冷的泥水浸透了褲腳,刺骨的寒意順著皮膚蔓延開來,不少人凍得嘴唇發紫,雙手紅腫。但看著身邊的人都在埋頭苦乾,他們也隻能咬著牙堅持。

孫叔敖每日都會親自到工地巡查。他穿著一身樸素的布衣,腳上同樣沾著泥土,走到勞作的人群中,親自指導工程細節。看到有贖罪者因為不熟悉工具用法而效率低下,他便耐心講解;看到有人賣力勞作,汗流浹背,他會當場表揚,並讓人額外多給一碗熱湯;對那些故意偷懶耍滑的,則會嚴肅訓斥,曉之以理。

他還命人在工地旁搭起了簡易的棚子,供眾人休息避雨;又請了軍醫駐守在工地,及時處理傷病。有一次,一個年老的贖罪者在抬磚時不慎摔倒,腿骨骨折,軍醫當即上前診治,孫叔敖還特意讓人給他安排了輕便的活計,讓他能安心養傷。這些舉動,讓原本心懷抵觸的贖罪者們漸漸感受到了一絲人道關懷,乾活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

時光荏苒,數月轉瞬即逝。

郢城的城牆在贖罪者們的勞作下,煥然一新。破損的裂縫被精心填補,鬆動的城磚被全部更換,原本斑駁的牆麵變得平整堅固,城樓上的箭樓也修繕一新,遠遠望去,氣勢恢宏,堅不可摧。

城外的三條河道也已疏通完畢。淤積的淤泥被清理乾淨,河床被拓寬加深,河水重新變得清澈順暢。當第一場春雨降下時,雨水順著河道平穩地彙入長江,沒有再像往年那樣泛濫成災。城郊的百姓站在田埂上,看著河水緩緩流淌,灌溉著乾涸的農田,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今年終於不用擔心淹水了!”一位老農感慨道,“沒想到這些贖罪的人,竟為咱們做了這麼大的好事。”

“是啊,以前總覺得他們都是壞人,現在看來,隻要肯悔改,還是能做些實事的。”旁邊的年輕人附和道。

百姓的讚譽聲漸漸傳到了熊旅的耳中。這日,他特意登上郢城的城牆,看著加固後的城防與暢通的河道,對身邊的孫叔敖道:“孫卿,你這‘以工代罰’之策,不僅修好了城牆河道,更修好了人心啊。”

孫叔敖躬身道:“此乃王上開明之功。治國之道,在於化惡為善,讓有罪者贖罪,讓無用者有用。這些人在勞作中體會到了艱辛,也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價值,心中的戾氣自然會漸漸消散,這便是最好的教化。”

陽光灑在嶄新的城磚上,反射出溫暖的光澤。城牆下,幾個贖罪者正拿著工具,仔細地打磨著城磚的邊緣;河道旁,有人在種植柳樹,希望能加固河岸。那些曾為罪人的勞作者,在汗水的洗刷下,正悄然完成著從“禍亂之源”到“建設之力”的轉變。

熊旅望著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楚國的強盛,不僅僅在於軍隊的勇猛,更在於民心的凝聚與根基的穩固。而這“以工代罰”的舉措,正是穩固根基的重要一步。

或許,這數千人的轉變,隻是一個開始。未來,楚國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但隻要能堅守“化惡為善、以民為本”的理念,定能在亂世中站穩腳跟,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師父,你的徒弟是被通緝的血仙 鳳臨九天:神君他偏寵小星瀾 終末骸骨法典 仙子,這是老奴留給你肚子的禮物 帶娃部隊認親,絕嗣軍官被拿捏 家居廠那些人 隱婚遇霸總:西瘋子的貼身特助 重生七零小知青和軍官大佬談上了 小炮灰被讀心後,劇情崩了 開局睡橋洞,我用騙術收割名利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