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的宮殿內,燭火搖曳。熊旅負手而立,眉頭微微皺起,凝視著巨大的楚國疆域圖。軍事行動雖一路高歌猛進,可新占領地區的治理問題,卻如一塊沉甸甸的巨石,壓在他的心間。“若不能妥善治理這些土地,即便武力征服,也不過是曇花一現。”熊旅低聲自語,聲音裡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正沉思間,內侍通報孫叔敖求見。熊旅眼前一亮,“快請!”孫叔敖穩步走進殿內,行禮後,靜靜等候楚王吩咐。熊旅抬眸,目光落在孫叔敖身上,滿是信任與期許:“叔敖,新占領地區的治理,便全權交付於你。這關乎楚國根基,萬不可有失。”孫叔敖拱手,沉聲道:“臣定不負大王重托。”
數日後,孫叔敖抵達新占領地區。眼前景象,讓他心中一揪。田野荒蕪,村落破敗,百姓衣衫襤褸,眼神中滿是惶恐與迷茫。“當務之急,是安撫民心。”孫叔敖暗自思忖。
他馬不停蹄,著手廢除當地一係列不合理的製度和賦稅。以往,繁重的苛捐雜稅如枷鎖,壓得百姓喘不過氣。消息傳開,百姓們起初將信將疑,待確認新政策屬實,街頭巷尾頓時歡呼雀躍。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滿是滄桑的臉上老淚縱橫:“終於盼來這一天,往後日子有盼頭了。”
孫叔敖深知,農業乃國之根本。他親自帶領百姓,開墾荒地。每日天未亮,他便出現在田間,鼓勵眾人齊心協力。荒地在眾人努力下,漸漸變成肥沃的良田。同時,他又組織人手興修水利。測量地形、規劃溝渠,孫叔敖事事親力親為。當清澈的渠水引入乾涸的農田,百姓們歡呼慶祝,對這位來自楚國的官員充滿感激與敬佩。
文化融合,亦是孫叔敖工作的重點。他在當地開辦學校,傳授楚國的文化和禮儀。起初,孩子們充滿好奇與羞澀,不敢開口誦讀楚國經典。孫叔敖便耐心教導,用生動有趣的故事講解其中道理。漸漸地,朗朗書聲回蕩在小鎮,孩子們不僅學會知識,更對楚國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為加強管理,孫叔敖四處走訪,選拔當地有威望的人士。在一個偏遠村落,他聽聞一位名叫田豐的老者,為人正直,深受村民敬重。孫叔敖親自登門拜訪。田豐見孫叔敖衣著樸素,態度誠懇,心中大為觸動。一番交談後,田豐答應出山,協助治理地方。在田豐帶動下,越來越多有識之士加入,基層管理隊伍迅速壯大。
然而,改革並非一帆風順。舊貴族勢力暗中抵製,妄圖恢複往日特權。他們煽動部分不明真相的百姓鬨事,一時間,謠言四起。孫叔敖得知後,沒有慌亂。他一麵派人深入民間,澄清事實;一麵召集舊貴族,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時代已然變遷,唯有順應潮流,攜手共進,方能保一方安寧,謀百姓福祉。楚國的強大,對諸位亦有益處。”在他的努力下,舊貴族們逐漸認識到局勢,放棄抵抗。
時光緩緩流逝,新占領地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田野裡麥浪滾滾,村莊炊煙嫋嫋,學堂書聲琅琅。百姓們安居樂業,對楚國的認同感與日俱增。
這日,孫叔敖收到熊旅的書信。信中,熊旅對他的工作大加讚賞:“叔敖之功,功在社稷。楚國因你,根基愈穩,未來可期。”孫叔敖讀完,眼中淚光閃爍。他深知,自己的努力,不僅為楚國開疆拓土,更為無數百姓帶來幸福生活。在這亂世之中,他與熊旅攜手,正一步步書寫楚國輝煌的篇章,而新占領地區的成功整合,不過是楚國八百年壯闊史詩中的一個精彩段落,未來,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他們去開拓。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