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郢都的宮殿被第一縷陽光照亮,柔和的光線穿過雕花窗欞,灑落在空曠的大殿之上。二十四五歲的楚王熊旅端坐在朝堂的主位,身姿挺拔,一襲華服彰顯著他的尊貴身份,眼神中透著與年紀不相符的堅定與睿智,那目光仿佛能洞察天下局勢。王後樊姬安靜地坐在一旁,她雖身處後宮,卻憑借著聰慧時刻關注著朝堂局勢,時常為熊旅出謀劃策,成為熊旅治國路上不可或缺的賢內助。
“如今我楚國在南海已站穩腳跟,實力大增,但北方中原諸侯林立,仍需徐徐圖之。”熊旅的聲音沉穩有力,在大殿中回蕩,每個字都仿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這一句話,便如重錘敲響,拉開了今日朝堂議事的序幕。
令尹孫叔敖,這位楚國的肱股之臣,身著朝服,上前一步,恭敬地拱手說道:“大王所言極是。南方的一些零星部落雖小,卻時常侵擾邊境,可先出兵將其兼並,一來消除隱患,二來擴充實力。這些部落分布零散,軍事力量薄弱,以我楚國之強,定能輕易取勝。”孫叔敖條理清晰地分析著,言語間滿是對局勢的把控和對楚國發展的深思熟慮。
大將軍養由基,身材魁梧,威風凜凜,聞言雙手抱拳,聲如洪鐘:“末將願率大軍出征,定將那些部落一舉拿下!”他的聲音震得大殿內的空氣都微微顫動,作為楚國的戰神,養由基有著十足的底氣和自信,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對勝利的渴望和一往無前的氣勢。
熊旅微微點頭,對養由基的請戰表示認可,他的目光緩緩掃過群臣,沉穩地說道:“此事就交由養將軍負責。孫令尹,你籌備糧草、調配物資,務必保障大軍後勤無憂。”簡單的話語,卻將一場重要軍事行動的核心任務清晰地分配下去,顯示出他卓越的領導才能和對臣下的充分信任。
散朝後,熊旅回到後宮,踏入那熟悉的庭院,便看到樊姬已備好茶水等候。樊姬起身相迎,溫婉地微笑著,待熊旅落座後,輕聲說道:“大王,今日朝堂之事,樊姬覺得南方部落不足為懼,隻是中原諸侯向來對我楚國心存偏見,日後進軍中原,恐多阻礙。”樊姬的聲音輕柔卻有力,每一個字都透露出她對局勢的深刻見解。
熊旅握住樊姬的手,眼中滿是愛意與欣賞,微笑道:“愛妃所言甚是。不過楚國如今兵強馬壯,寡人有信心逐一化解。倒是太子熊審,如今也該多讓他參與政務,學習治國之道。”熊旅深知,培養下一代君主對於楚國的長遠發展至關重要,太子熊審雖年紀尚小,但必須儘早接觸政務,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當晚,熊旅將太子熊審召至書房。熊審年紀雖輕,但已顯露出聰慧好學的特質,他恭敬地向父王行禮後,便安靜地站在一旁。熊旅看著自己的兒子,眼神中既有慈愛,也有對他未來的期望。“審兒,你可知如今楚國的局勢?”熊旅輕聲問道。熊審思索片刻,認真地回答道:“兒臣知道,楚國在父王的帶領下,於南海站穩腳跟,實力漸強。但北方中原諸侯眾多,對楚國態度複雜。”熊旅滿意地點點頭,接著說道:“不錯,如今楚國的發展到了關鍵時期。為父決定先平定南方部落,而後圖中原。這其中的艱難險阻,你日後都可能要麵對,你要好好學習。”
隨後的日子裡,楚國上下開始為養由基的出征做準備。孫叔敖忙碌於各個糧草囤積點,仔細檢查糧草的儲備情況,與各地官員商討調配事宜,確保大軍出征時糧草充足。養由基則在軍營中日夜操練士兵,演練各種戰術,根據南方部落的地形特點,製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他親自指導士兵們攀爬山林、渡河作戰的技巧,讓士兵們熟悉南方的作戰環境。
而熊旅,也並未閒著。他時常召集朝中的智囊團,商討進軍中原的長遠戰略。他深知,中原諸侯以“華夏正統”自居,對楚國這個被視為“蠻夷”的國家多有排斥。要想在中原立足,不僅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還需要巧妙的外交策略。於是,他派遣了多位能言善辯的使者,前往周邊國家,試圖與一些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分化中原諸侯的聯盟。
在後宮,樊姬也沒閒著。她深知穩定的後方對於前線戰事的重要性,於是組織後宮的女眷們為出征的士兵們縫製衣物、準備乾糧。她還時常安撫那些士兵的家屬,讓他們安心,為楚國營造出一種上下一心的氛圍。
日子一天天過去,養由基出征的日子越來越近。楚國的都城郢都,處處洋溢著緊張而又激昂的氣氛。百姓們對這場戰爭充滿期待,他們相信在楚王的領導下,楚國一定能夠取得勝利,進一步壯大。熊旅站在郢都的城樓上,望著城中忙碌的景象,心中既有對戰爭勝利的期待,也有對楚國未來發展的擔憂。他知道,這隻是楚國崛起之路上的一小步,未來還有無數的挑戰等待著他和楚國,但他已做好準備,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帶領楚國走向輝煌。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