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都的暮春,香樟葉簌簌落在青石板上。熊審立在章華台的朱漆廊下,望著竹簡上密密麻麻的數字,指尖無意識摩挲著腰間玉玨——那是父親楚昭王出征前親手所贈。遠處市坊傳來商販的吆喝,混著孩童追逐嬉笑的聲音,與三年前蕭瑟冷清的都城截然不同。
殿下,宛城的稅賦賬冊到了。內侍從長廊那頭疾步而來,懷中疊著的竹簡還帶著桐油香氣。熊審接過時,瞥見他衣襟上沾著的草屑,又去城郊了?
侍從赧然低頭,聽百姓說新修的水渠灌了田,小的忍不住想去看看。
熊審唇角微揚。這樣的場景近來愈發常見,連素來刻板的禦史大夫,都曾在朝會上當眾讚歎太子新政潤物無聲。三年前他初掌監國印璽時,滿朝皆是質疑的目光——畢竟彼時他不過束發之年,楚國又因連年征戰民生凋敝,國庫空虛得連祭祀的太牢都湊不齊。
但熊審記得穿越而來的那個雨夜。當他在太子寢殿猛然睜眼,耳邊還回蕩著導師講解戰國曆史的聲音。望著銅鏡裡陌生的麵容,他攥緊拳頭:既然命運讓他重活一世,定要改寫楚國偏安一隅的結局。
首當其衝的便是稅製改革。他在章華台召集各地邑宰,展開長達七日的辯論。老臣屈宜臼拍案而起:古法規定按井田收稅,殿下此舉,是要動搖楚國根基!
根基?熊審將竹簡重重拍在案上,羊皮地圖上,楚國廣袤的疆土被紅點標記得密密麻麻,這些紅點都是隱匿的私田!當今天下,韓有初租禾,秦行商鞅變法,唯我楚國還守著百年前的規矩!百姓辛苦開墾的田地卻要擔驚受怕,如此如何富民強兵?
辯論最終以丈量全國土地、按實有田畝征稅的決議告終。熊審親自帶著司田官奔赴雲夢澤,踩著泥濘丈量新墾的湖田。當他挽起衣袖示範計算畝數時,隨行的貴族子弟麵麵相覷,而百姓們卻自發點燃火把,將丈量現場照得亮如白晝。
如今,新稅製推行兩年,國庫的陳糧溢出倉廩,新鑄的蟻鼻錢在市坊叮當作響。熊審翻開宛城稅冊,目光掃過末尾的批注:新政推行後,流民返鄉者三千餘戶,新開墾田畝......他的手指微微發顫,這不僅是數字,更是楚國崛起的基石。
報——!一名驛卒渾身塵土,跌跌撞撞闖入章華台,齊使求見,稱願與楚國重訂盟約!
熊審起身時,玉玨撞在腰間發出清響。曾經中原諸國視楚國為,連會盟都不屑相邀。而現在,齊國竟主動示好。他整理衣冠,在侍從的簇擁下走向正殿,廊外的玉蘭開得正好,風過處落英繽紛,恰似楚國即將展開的新篇。
郢都百姓並不知道,那位總愛微服私訪的年輕太子,曾在某個深夜對著星空低語:商鞅、吳起,你們沒能完成的霸業,就讓我來!此刻,當他踏上正殿台階,望著階下跪拜的齊使,眼中燃起的,是足以照亮整個華夏的野心與光芒。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