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祭祀黃帝告成功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國一統華夏 > 第283章 祭祀黃帝告成功

第283章 祭祀黃帝告成功(1 / 1)

軒轅黃帝陵坐落在橋山之巔,陵前的千年鬆柏如衛士般矗立,蒼勁的枝乾在晨霧中舒展,黛色的針葉上凝著露珠,晨光穿透薄霧灑下時,整座山穀都似被鍍上了一層金輝。祭台依山而建,三層青石板台麵層層遞進,每一級台階都刻著古老的雲紋,那紋路被曆代祭祀者的腳步磨得光滑瑩潤,仿佛沉澱著千年的歲月與敬意。

卯時三刻,鐘鼓之聲準時在山穀間響起。熊旅身著玄色祭服,衣上用金線繡著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等十二章紋,每一針每一線都透著莊嚴與肅穆。他手持蒼色玉圭,圭身刻著“華夏一統”四字,指尖輕輕摩挲著冰涼的玉麵,一步步拾級而上。身後,文武群臣、列國諸侯及海外封地的代表依次跟隨,玄色朝服、赤色侯服、藍色夷服交相輝映,衣袂翻動的聲響與遠處的鐘鼓、近處的鬆濤交織在一起,在山穀間久久回蕩。

祭台之上,貢品早已陳列整齊,堆如山丘。最前方,是郢都織工用三年時間織就的“九州一統”錦緞,展開時長達三丈,如彩虹落地般鋪在祭台中央,上麵用五彩絲線繡著黃河、長江、淮河、濟水四大水係,昆侖、秦嶺、五嶽等山川脈絡清晰可見,連海外的七座封地城池都繡得栩栩如生;錦緞兩側,是吳越工匠燒製的青瓷鼎,三足兩耳,釉色如千峰翠色,鼎內盛著新收的五穀——洛邑的小麥、巴蜀的稻米、吳越的粟米、燕地的高粱、嶺南的黍子,顆粒飽滿,泛著自然的光澤;鼎旁,巴蜀的茶農捧著百年古茶樹的嫩芽,葉片嫩綠,上麵還沾著清晨的露水,散發著淡淡的茶香;南海諸島的諸侯獻上三枚碩大的珍珠,每顆都有鴿卵大小,在晨光下泛著溫潤的瑩光;連遠在西域的龜茲、於闐等城邦,也特意送來罕見的夜光璧,玉璧潔白如羊脂,據說能在暗夜裡照亮丈許之地,此刻被放在錦盒中,與中原的玉器相映成趣。

待眾人肅立停當,熊旅走到祭台中央,麵對黃帝陵的方向站定。他深吸一口氣,手中的玉圭微微前傾,沉穩而有力的聲音穿過繚繞的香煙,在陵前緩緩回蕩,那聲音裡,既有對先祖的敬畏,更有完成夙願的激動與鄭重:“先祖軒轅黃帝在上,後世子孫熊旅,今日率華夏百姓、列國諸侯、海外臣民,謹以太牢之禮、五穀之實、錦繡之珍,祭告於陵前。”

“自先祖肇造華夏,製衣冠、創文字、定音律、明曆法,教民耕織,使百姓脫離蠻荒,開啟文明之始。然曆經千年,諸侯紛爭,戰火不息,九州分裂,百姓流離——春秋五霸迭起,戰國七雄並立,秦雖一統卻二世而亡,楚漢相爭後天下複亂。孤承天命,自郢都起兵,聚九州之力,平吳越之亂,收巴蜀之地,通溝渠以利農桑,建學府以育英才,如今華夏之內,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再無華夷之分、地域之隔;海外之地,東至琉球,南及瓊崖,西達西域,皆分封諸侯,傳播華夏之德,讓異域之人知禮儀、明教化,皆慕我軒轅血脈,願為華夏之民。”

樊姬身著翟衣,衣上繡著五彩翟鳥,她手捧用竹簡製成的《華夏一統冊》,站在祭台左側,清越的聲音隨之響起,將這些年的功績一一宣讀:“元年,平定吳越,設會稽、吳郡、丹陽三郡,減免當地賦稅兩年;三年,收服巴蜀,開梯田千頃,引岷江水灌溉農田,使巴蜀成為天府之國;五年,遣水師遠航南海,建珠崖、儋耳等七城,設市舶司管理通商;七年,派使者溝通西域,立互市於玉門關外,中原絲綢、茶葉與西域良馬、玉石互通有無;十年,天下大定,凡九州百姓,皆免三年賦稅;凡海外歸順者,無論種族、膚色,皆與華夏子民同等相待,可入華夏學府,可任地方官吏……”

隨著樊姬的宣讀,一群身著素色祭服的孩童捧著禮器,依次上前擺放。太子熊惲年方十歲,捧著刻有“一統”二字的玉琮,小小的身影站得筆直,動作莊重而認真;小公主熊華才七歲,捧著盛滿新酒的青銅爵杯,眉眼間帶著母親樊姬的溫婉,雖有些緊張,卻牢牢捧著爵杯,一步一步走到祭台前;還有來自海外封地的孩童,捧著當地的貝殼、玉石製成的小禮器,用略顯生澀的楚語輕聲說著“願華夏永固”,稚嫩的聲音在祭台上回蕩,卻格外動人。他們雖年幼,卻也從父母與先生的講述中知道,這場祭祀意味著什麼——那是對先祖開創文明的告慰,更是對華夏永續發展的承諾。

樊姬讀完《華夏一統冊》,熊旅上前一步,從內侍手中接過寫好的祭文,展開竹簡,朗朗念道:“維楚十年,歲在庚寅,春和景明,萬物昭蘇。裔孫熊旅,敢昭告於軒轅黃帝之靈:昔我先祖,開天辟地,創基立業,德被四海,恩及萬世。旅不才,承先祖之烈,聚九州之賢,平亂安民,一統華夏,開拓海外,傳播教化。今九州晏然,百姓安樂,車船四通,商賈雲集,學府林立,英才輩出。旅謹以三牲、五穀、珍寶為獻,願先祖之靈安息,佑我華夏,山河永固,文明永續,子孫萬代,生生不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祭文讀罷,熊旅將手中的蒼色玉圭輕輕放入祭台中央的祭坑中。玉圭觸碰到青石板的瞬間,鐘鼓之聲再次齊鳴,六十四名樂工手持鐘、鼓、琴、瑟、笙、簫等樂器,奏響了上古流傳的《大韶》之樂。古樸的樂聲悠揚婉轉,與山間的鬆濤、穀中的鳥鳴相合,仿佛穿越千年的回響,將先祖的智慧與後世的傳承緊緊相連。熊旅率先屈膝跪拜,額頭輕輕觸碰到微涼的青石板,身後的群臣、諸侯、孩童也一同跪拜,整個祭台鴉雀無聲,唯有樂聲在山穀間飄蕩。

熊旅伏在地上,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初登王位時,楚國內憂外患,吳越虎視眈眈,巴蜀尚未歸附,那時他深夜在王宮批閱奏章,望著窗外的燈火,心中隻有一個念頭:定要讓華夏一統,讓百姓安居樂業。這些年,他與蘇從、熊正等群臣商議國策,與樊姬一同安撫百姓,派水師遠航、建學府育人,那些征戰的日夜、那些燈下的謀劃、那些百姓期盼的眼神,此刻都化作了對先祖的誓言:定要守住這一統的華夏,讓文明之火永不熄滅。

起身時,遠處忽然傳來一陣清朗的吟誦聲,是《詩經·小雅·出車》中的句子:“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玁狁於襄。”聲音稚嫩卻堅定,從山腳的華夏學府方向傳來——那是學府的學子們,聽聞今日祭祀黃帝,自發組織起來吟誦詩篇,以表敬意。古老的詩句裡,藏著華夏兒女守護疆土的決心;而新時代的學子們,正用這樣的方式,接過這份傳承了千年的責任。

熊旅望向遠方,晨霧早已散去,洛邑的城郭在晨光中若隱若現,更遠處,是連綿的九州山河——黃河如帶,長江如練,五嶽如黛;再往南,是南海的萬頃波濤;往西,是西域的茫茫戈壁;往東,是東海的點點帆影。他知道,這場祭祀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軒轅黃帝開創的華夏文明,曾在亂世中曆經磨難,如今在他們這一代人手中重歸一統,未來,還要靠太子熊惲、靠學府的學子們、靠天下的百姓,繼續傳承下去,讓華夏如陵前的千年鬆柏,紮根深土,萬古長青。

祭祀結束後,群臣與諸侯跟隨熊旅下山,沿途的百姓早已聞訊趕來,手持香燭,肅立在道路兩側,望著從山上下來的隊伍,眼中滿是崇敬。後來,有楚地的文人親曆這場祭祀,深受觸動,便寫詩讚曰:“橋山鬆翠護黃陵,楚主躬親祭聖靈。一統九州承祖烈,萬方百姓享安寧。錦緞繡儘山河秀,玉圭載得日月明。莫道文明今古異,軒轅血脈永傳承。”這首詩後來被刻在黃帝陵的石碑上,與熊旅的祭文一同,見證著華夏一統的榮光,也訴說著文明永續的期盼。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 無敵下山,先斬白月光 仙帝回歸遊都市 醫道狂徒:校花的貼身神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