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洛邑宮前論功賞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國一統華夏 > 第291章 洛邑宮前論功賞

第291章 洛邑宮前論功賞(1 / 1)

洛邑宮的晨霧還未褪儘,朱雀殿前的青石板路已被內侍擦拭得泛著冷光,倒映著天邊漸染的霞光。階前兩列漢白玉欄杆旁,丹桂樹綴滿細碎金蕊,晨風吹過,清甜香氣混著昨夜太廟祭祖的檀香,漫過朱紅宮牆,飄向不遠處的洛水——那洛水湯湯,曾見證過夏商的禮樂,如今又要記下華夏一統後的首次論功盛典。

文武百官與宗室子弟早已按禮製分列兩側:武將們身著犀兕皮甲,獸麵吞肩泛著青銅冷光,腰間長劍的劍穗垂落,隨呼吸輕輕晃動;文臣們穿著緋色或青色朝服,衣褶整齊如裁,腰間魚袋裡裝著印信,連垂首的弧度都透著肅穆。每個人臉上都凝著莊重,眼底卻藏著難掩的期待——這是熊旅楚莊王)平定鄭、宋,會盟諸侯,確立華夏霸主地位後的首次大賞,連洛邑街頭的百姓都知道,今日受封者,皆是為華夏安定立下汗馬功勞之人。

宮門外傳來九聲綿長鐘鳴,內侍監總管提著朝服下擺,快步走到殿階中央,高聲唱喏:“陛下駕到——”

眾人齊齊躬身,目光望向殿門。隻見熊旅身著十二章紋袞服緩步走出:玄色衣料上,日、月、星辰繡於肩背,取“帝王法天,光照四海”之意;山紋綴於衣襟,喻江山穩固如嶽;龍紋盤繞袖間,彰顯霸主威嚴;華蟲錦雞)、宗彝禮器)、藻水藻)、火火焰)、粉米米粒)、黼斧形)、黻弓形)依次排列,或表文采,或含禮法,每一針線都透著春秋禮製的厚重。他左手持一柄碧玉圭,圭上淺雕山川紋路,右手自然垂落,步履沉穩,每一步都踏在青石板接縫處,仿佛在丈量這亂世中得來的太平。

待熊旅走上丹陛,立於禦座前的白玉平台,才抬手輕揮:“眾卿平身。”

“謝陛下。”眾人起身,目光彙聚於他。熊旅的視線緩緩掃過階下:伍舉、蘇從兩位老臣鬢發如雪,卻腰杆挺直——當年他“三年不鳴”,正是這兩位老臣以“一鳴驚人”進諫,助他親政掌權;唐狡、申叔時等壯年臣子身姿挺拔,甲胄與朝服下藏著伐鄭、救宋的風霜;還有宗室子弟們,雖按規矩站在末位,卻難掩對華夏未來的憧憬。這一張張麵孔,串聯起他從蟄伏到稱霸的數載春秋。

“孤自親政以來,整飭朝綱,興兵伐鄭,救宋於晉師之圍,會盟於邲,終讓華夏諸侯歸心。”熊旅的聲音不高,卻透過殿前懸掛的銅鐘,清晰傳到每個人耳中,甚至能讓宮牆外候命的甲士聽見,“世人皆稱孤為‘華夏霸主’,卻不知這‘霸主’二字,從不是孤一人能擔。是在座諸位,或率軍衝鋒,血染疆場;或運籌帷幄,安撫百姓;是天下百姓,或耕織供糧,或從軍守土,才讓晉人不敢南侵,鄭、宋俯首,讓‘華夏’二字,重新成為諸侯共尊的名號。”

他抬手示意內侍上前,內侍捧著一本厚重的木牘名冊,牘麵因反複翻閱而泛著光澤——上麵用甲骨文刻著的,不僅是名字,更是每個人的功績:唐狡在邲之戰中斬殺晉軍主將,申叔時率軍收複陳國失地,伍舉修訂《楚禮》規範諸侯交往,甚至還有農夫因改良農具、增產糧食而被記錄在冊。

“今日,孤便依此名冊,論功行賞。”熊旅的目光落在木牘上,語氣堅定,“不分親疏,不看出身,隻論實績。有功者,或封爵,或賜地,或掌實權;無功者,縱是宗室至親,亦不濫賞。此舉,既是慰勞功臣,更是昭告諸侯——我華夏,憑功立身,以能治國!”

話音落,階下一片肅靜,連風吹動衣袂的聲響都清晰可聞。

“唐狡聽封。”

左側武將列中,一員大將跨步出列。正是唐狡——他年近四十,身材魁梧,犀甲上的鱗紋因常年征戰磨出淺痕,左臂一道長疤從肩延伸到肘,那是邲之戰中被晉軍戈刃所傷。他雙手抱拳,單膝跪地,聲音洪亮如鐘:“臣在!”

“你隨孤伐鄭、救宋,邲之戰中率敢死之士突破晉軍大陣,斬殺晉將先縠,護我楚軍主力無虞。”熊旅緩緩念出功績,每一字都透著認可,“孤封你為‘上柱國’,食邑千戶春秋時期食邑規模遠小於戰國,千戶已是重賞),仍掌楚軍精銳‘乘廣’楚王親兵),許你便宜行事,遇外敵來犯,可先出兵後奏。”

內侍捧著一方青銅印上前,印鈕雕成猛虎形,虎目圓睜,仿佛能威懾晉軍。印麵上用金文刻著“上柱國印”,旁綴“華夏共守”四字。唐狡雙手接過印信,入手沉甸甸的——這不僅是青銅的重量,更是守護華夏的責任。他再次叩首,聲音因激動微顫:“臣謝陛下!臣此生定當率‘乘廣’將士,不讓晉人一兵一卒越過方城,護我華夏南境,至死不渝!”

“起身歸列。”熊旅頷首,目光轉向文臣列,“伍舉聽封。”

文臣列首位,伍舉拄著桃木拐杖上前。他年過七旬,鬢發全白,連胡須都泛著雪色,卻依舊腰杆挺直——當年他以“有鳥止於阜,三年不飛不鳴”諷諫熊旅,後又主持修訂《楚禮》,規範楚與諸侯的交往禮儀,讓中原諸侯不再以“蠻夷”視楚。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你以忠言諫孤,助孤親政;又修訂《楚禮》,讓華夏諸侯知我楚亦懂禮樂、守綱常。”熊旅的聲音柔和幾分,帶著對老臣的敬重,“孤封你為‘上大夫’,賜洛邑大宅一座,良田五百畝,免去你日常朝會之責,許你在家中著書,傳華夏禮樂。另命太醫院每月為你診脈,確保安康。”

內侍捧著一方玉印上前,印鈕雕成一卷竹簡,透著文人雅致。伍舉接過印信,手指輕輕拂過“上大夫印”四字,眼中泛起淚光。他對著熊旅深深一揖,拐杖在青石板上磕出清脆聲響:“臣老矣,不能再隨陛下征戰。但臣定當著書立說,讓《楚禮》傳於後世,讓華夏禮樂,如洛水般長流不息。臣謝陛下恩典!”

“孫義聽封。”

文臣列中,一人應聲出列。孫義年近三十,身著青色朝服,麵容儒雅,手指因常年整理商籍而有些薄繭——他並非武將,卻在楚與鄭、宋通好後,主持開通“洛水商道”,讓楚地的絲綢、漆器通過洛水運往鄭、宋,換回糧食與青銅,既充實了國庫,又讓諸侯感受到楚的富庶與誠意。

“你開通洛水商道,連通楚、鄭、宋,既補國庫,又睦諸侯,讓華夏商路複通。”熊旅語氣帶著讚許,“孤封你為‘中大夫’,掌天下商棧總領,許你在鄭都新鄭、宋都商丘設立商署,統籌諸侯間貿易。另賜黃金百鎰,綢緞五十匹,以獎你之功。”

內侍捧上的青銅印,印鈕雕成一隻商船,船帆舒展,仿佛正航行於洛水。孫義躬身接過印信,眼中滿是感慨——當年他不過是楚地一個小商吏,因提出“以商睦鄰”之策被熊旅看中,如今竟能掌諸侯商路。他深深一揖:“臣必不負陛下所托,讓華夏商路如洛水湯湯,連通諸侯,共享太平之利。”

熊旅繼續念出名字,封賞從武將到文臣,從官吏到工匠:

“申叔時,你率軍收複陳國,安撫百姓,封‘下大夫’,食邑五百戶,掌陳國故地民政。”

“魯班春秋時期著名工匠,此處符合時代背景),你改良曲轅犁,讓楚地糧食畝產增兩成,封‘工師’,賜黃金五十鎰,許你在楚地設坊,傳授技藝。”

“王媼,你將楚地稻種帶到陳國,教當地百姓耕種,讓荒田變良田,封‘命婦’,賜良田百畝,綢緞二十匹。”

受封者接過印信或賞賜時,都會下意識撫摸印上“華夏共守”四字,仿佛要將這四個字刻進心裡。有的人激動得紅了眼眶,有的人挺直了脊梁,還有的人悄悄攥緊拳頭,暗下決心要繼續為華夏安定效力。

日頭漸高,已過辰時,封賞輪到宗室子弟。熊旅的二弟熊午從宗室列中走出,他一身素色布衣,未穿宗室錦袍,麵容溫和,眉宇間沒有絲毫爭名奪利的浮躁——自熊旅稱霸後,他便主動請辭了宮中職位,隻願在洛水畔的田莊耕種。

“二哥,當年孤伐鄭,你率軍守楚都郢,擋住晉人偷襲,有功於社稷。”熊旅看著弟弟,眼中帶著暖意,“孤欲封你為‘葉公’,食邑三百戶,掌葉地今河南葉縣)民政,你意下如何?”

不料熊午卻搖了搖頭,躬身道:“陛下,臣自知無將帥之才,也不善民政,‘葉公’爵位與葉地實權,臣實在不敢受。”他抬起頭,目光堅定,“臣隻求陛下恩準,帶子孫前往方城楚北境要塞)附近的封地,親手耕種那裡的土地,教當地百姓楚地的農耕技藝。若有晉人來犯,臣便率家仆與百姓助守軍禦敵;若有流民歸附,臣便讓他們融入華夏,同享耕織之樂。”

階下眾人聞言,皆有驚訝——方城臨近晉地,常年受戰爭威脅,絕非安逸之所,熊午身為宗室,竟願放棄洛邑富貴,前往邊境受苦。

熊旅看著弟弟,沉默片刻,忽然笑了。他從內侍手中取過一枚銅牌,而非玉印——銅牌比印信小些,邊緣鑄著小小的麥穗圖案,正麵刻著“方城守民”四字,背麵刻著“便宜行事”。他走下丹陛,親手將銅牌遞到熊午手中:“孤準你所請。”

銅牌觸手冰涼,熊午卻覺心中滾燙。他接過銅牌,緊緊攥在手心,深深叩首:“臣謝陛下!臣此去方城,定不負陛下所托,讓方城之地,也能長出楚地的莊稼;讓邊境百姓,也能過上安穩日子。”

熊旅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二哥,方城雖險,卻是華夏北境的屏障。有你在,孤放心。”

待熊午歸列,封賞已近尾聲。當最後一位受封者——一位曾冒著晉軍箭矢,將糧草送往前線的老驛卒,接過內侍手中的絹布賞賜時,日頭已過正午,陽光透過殿前的槐樹葉,在青石板上灑下斑駁光影。

熊旅重新走上丹陛,目光掃過階下手持印信、銅牌或絹布的眾人,忽然朗聲道:“眾卿可知,孤今日為何要大張旗鼓論功行賞?”

階下眾人沉默,靜靜聆聽。

“不是為了讓你們享受榮華,更不是為了讓你們居功自傲。”熊旅的聲音陡然提高,帶著穿透人心的力量,“今日之封,非終點,乃起點!‘華夏共守’四字,刻在印上,更要刻在諸位心中。往後,唐狡掌‘乘廣’,要記得守護的不是‘上柱國’的爵位,而是南境百姓的安穩;伍老臣著書,要記得傳承的不是‘上大夫’的虛名,而是華夏的禮樂綱常;二哥守方城,要記得帶去的不僅是農耕技藝,更是華夏的包容與太平。”

他頓了頓,目光望向遠方的洛水,仿佛能看到華夏大地上,百姓耕織於田,諸侯會盟於壇,甲士駐守於塞,孩童誦讀於學。

“孤希望,十年後、百年後,當後人翻開史冊,看到今日的封賞時,會說:這些人,曾為華夏安定出過力,曾為諸侯太平儘過責。而不是說:他們不過是靠著爵位,享受了一世富貴。”

“你們,能做到嗎?”

階下眾人齊聲應和,聲音震徹雲霄,連殿前槐樹上棲息的飛鳥都被驚起,撲棱著翅膀飛向藍天。陽光正好,照在每個人臉上,也照亮了宮牆上懸掛的巨大華夏旗——玄色旗麵上,一條赤金龍紋舒展身軀,龍爪緊握,仿佛正向著更遼闊的諸侯之地騰飛,要將“華夏共守”四字,永遠刻在春秋的史冊上。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開局喪屍狗,從拿下金丹女修開始 我若成仙,天道又奈我何 靈武天書 雲小仙兒修仙記 活在崩壞世界 娛樂:帶萌寶出道後我爆紅了 出獄後,我靠風控送仇人再入獄 確診絕症後,我成了旅行區頂流 氪金變強?爹,你到底有多少資產 搬家七次,七位病嬌青梅還在追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