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老臣辭官隨帝遊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國一統華夏 > 第299章 老臣辭官隨帝遊

第299章 老臣辭官隨帝遊(1 / 1)

永統十年的朝會,較之往日多了幾分不同的氣象。紫宸殿的梁柱是當年一統後重修時,從荊楚深山采來的千年楠木,此刻在晨光裡投下深穩的陰影,紋理間仿佛還藏著歲月的沉響。階下的青銅鶴爐飄著嫋嫋檀香,是嶺南貢品沉水香,煙氣清冽,卻掩不住滿朝文武眉宇間的從容——這是太平盛世才有的鬆弛,是四海歸心方顯的氣度,是連殿角銅鈴的晃動,都帶著幾分悠緩的意味。

熊旅端坐於龍椅之上,玄色龍袍上的十二章紋在晨光中流轉著暗金光澤。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種紋樣各有寓意,此刻正隨著帝王細微的呼吸,輕輕起伏。四十歲的帝王,鬢角已染了幾縷霜色,那是十年親政裡,無數個挑燈批閱奏章的夜,和數次臨危決斷的風霜,卻非但不顯老態,反倒更添了幾分沉凝如淵的威儀。他目光掃過階下,從左列文臣的笏板,到右列武將的腰牌,看著那些或鬢發斑白、或脊背微駝的身影,心中忽起一陣感慨——自他從先皇手中接過那枚沉甸甸的玉璽,這些老臣便如基石般撐著朝堂,從平定三藩內亂時的殫精竭慮,到收服西域藩屬時的運籌帷幄,從興修南北大運河的日夜操勞,到開辟海上絲路的敢為人先,樁樁件件,皆是血汗鋪就,才換得今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太平。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內侍監總管李德全的唱喏聲拖得綿長,帶著老內侍特有的溫潤,剛落音,階下左列便有一道身影動了。

伍舉已撩著朝服下擺,大步出列。這位須發皆白的老臣,官拜太傅,手中捧著一卷明黃封皮的奏折,封皮上繡著細密的雲紋,是他昨夜親手封緘的。他年屆六十,脊背卻依舊挺直,步履雖緩,每一步踏在金磚上,都透著穩當——那是三十年朝堂生涯養出的氣度。他在殿中丹陛之下站定,深深一揖,袍角掃過地麵,發出輕緩的聲響,聲音帶著老臣特有的蒼勁,卻字字清晰:“臣伍舉,叩請陛下聖安。”

“伍愛卿平身。”熊旅抬手,指尖在龍椅扶手上的龍紋浮雕上輕輕摩挲,目光溫和得像初春的暖陽,“卿追隨朕多年,勞苦功高,今日有何事啟奏?”

伍舉直起身,將奏折高舉過頂,手臂穩如磐石:“臣已年屆花甲,近來常感精力不濟。前幾日批校江南漕運的奏報,竟因眼目昏花,將‘糧船延誤三日’誤看成‘延誤三月’,險些錯判了地方官的考績。”他語氣裡滿是愧疚,頓了頓,蒼老的臉上忽然亮起光,話鋒一轉,竟帶了幾分少年人的熱切:“然陛下治下,如今已是國泰民安,四夷臣服,臣再無半分掛慮。故懇請陛下恩準辭官,歸老田園。但臣有一不情之請——願隨陛下周遊天下,親眼看看這萬裡河山。臣輔佐陛下多年,隻在朝堂與案牘間謀算,竟不知如今的華夏,已是何等氣象。”

話音未落,殿中便靜了一瞬。檀香依舊嫋嫋,漏刻的水滴聲“嘀嗒”作響,格外清晰。

緊接著,右列又有一人拄著玉笏走出隊列,是禦史大夫蘇從。這位以耿直聞名的老臣,平日在殿上向來直言不諱,此刻臉上竟帶著少見的懇切,連聲音都柔和了幾分:“臣蘇從,亦請辭官。臣與伍大人同歲,近來觀文書久了,便覺眼花手抖,握筆都有些發顫,恐誤了軍國大事,累及陛下。”他抬眼望向龍椅上的熊旅,眼中閃著近乎灼熱的光:“臣想隨陛下走走,去看看燕雲的長城是否依舊堅固,那些當年咱們親手加築的烽火台,是否還能燃起預警的狼煙;再去江南看看陛下親批的邗溝水渠,是否真如邸報上寫的那樣,讓兩岸稻禾滿倉,百姓再無饑饉之苦。”

“臣也請辭!”話音剛落,武將列中便響起一聲爽朗的大喝,唐狡已撩著朝服出列。這位當年跟著熊旅征戰沙場的老將,如今雖卸了鎧甲,換上了繡著鷺鷥紋的朝服,卻依舊帶著軍人的豪邁,腰間的玉帶束得緊實,更顯身形魁梧。他今年五十八,臉上刻著幾道深淺不一的傷疤,那是當年平定西域時,被胡人的彎刀所傷,此刻卻成了勳章。“臣唐狡,馬背上的力氣還在,能開三石弓,能斬奔馬!可朝堂上的彎彎繞繞,實在跟不上了。”他哈哈一笑,聲音洪亮得震得梁上的灰塵都似在顫動,“臣不想守著京郊的宅子養老,就想跟著陛下,去海外瞧瞧那些藩屬封地!當年臣在軍中聽斥候說,南邊的流求島上,有長著翅膀的異獸,鳴聲如鳳;西邊的大食藩屬國,用黃金鋪街道,寶石鑲牆壁——臣得親眼去看看,看看咱們華夏的旗幟,是不是真如邸報上寫的那樣,插遍了東西南北海!”

一石激起千層浪。

一時間,殿中竟有七八位老臣陸續出列,個個捧著早已備好的奏折,躬身請辭。有戶部尚書周衍,當年主持改革稅製,讓國庫充盈的能吏;有兵部侍郎吳嶽,曾鎮守北疆十年,擋過匈奴鐵騎的猛將;有禮部尚書鄭玄,精通禮樂,製定了如今朝堂禮儀的宿儒;還有……他們都是從潛邸便追隨熊旅的舊部,有的曾為謀士,在軍帳中擘畫千裡,決勝於方寸之間;有的曾為戰將,在陣前浴血拚殺,馬革裹屍都不懼;有的曾為能吏,在地方興利除弊,讓百姓安居樂業。如今個個鬢發霜白,眼角的皺紋裡藏著歲月的痕跡,卻在“辭官”二字裡,聽不出半分頹唐,反倒透著一股卸甲歸田的灑脫,和對未知旅程的熱盼,仿佛卸下的不是烏紗帽,而是千斤重擔,接下來要赴的,不是歸鄉路,而是少年時未竟的遠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熊旅看著這些遞上來的奏折,指尖一一撫過上麵熟悉的筆跡——伍舉的字方正如碑,帶著他一生的嚴謹;蘇從的字清瘦如竹,透著他的耿直不阿;唐狡的字粗獷如刀,滿是沙場的豪邁;周衍的字圓潤飽滿,藏著理財的精細……每一筆都帶著他們各自的性情,也刻著與自己共度的那些風雨歲月。他沉默片刻,殿中的檀香似乎也跟著靜了下來,隻有漏刻的水滴聲,一下下敲打著每個人的心弦。

階下的老臣們屏息靜立,年輕的官員們則麵帶訝異,卻又帶著幾分羨慕——他們何嘗不想放下案牘,去看看這大好河山?隻是肩上的擔子尚未卸下,隻能望著老臣們的背影,遙想日後的光景。

“諸位愛卿……”熊旅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沙啞,他將手中的奏折輕輕放在龍案上,又伸手接過其餘的,一一疊好,摞得整整齊齊,“孤準了。”

短短三個字,卻讓老臣們齊齊抬頭,眼中閃過驚喜,隨即化為深深的感動。伍舉的眼眶竟微微泛紅,聲音都帶了顫:“謝陛下恩準!”

“但孤有個請求。”熊旅忽然站起身,龍袍的下擺掃過禦座的錦墊,發出輕緩的聲響,他走下丹陛,一步步走到老臣們麵前,目光掃過每張熟悉的臉,帶著灼灼的光,“隨孤一同周遊——從北疆的戈壁沙漠,到嶺南的椰林海岸;從東海的漁島漁村,到西域的綠洲城邦;再乘樓船渡海,去看看那些臣服於華夏的海外邦國,去瞧瞧流求的異獸,去摸摸大食的黃金街。”

他頓了頓,聲音裡滿是期許:“你們要把一路的見聞都記下來:記長城的磚石如何抵禦風沙,每一塊磚上是否還留著工匠的印記;記江南的水渠如何滋養良田,稻穗上的穀粒有多飽滿;記西域的商道上,胡商與漢商如何用不同的語言討價還價,駝鈴聲裡藏著多少貿易的繁華;記海外藩屬的百姓如何穿戴華夏衣冠,學著說漢語,寫漢字;記市集上的新奇物件,記鄉野間的民謠,記每一處土地上,屬於‘華夏’的印記。”

帝王的聲音在空曠的紫宸殿中回蕩,帶著穿透時光的力量:“把這些寫成書,取名《皇輿見聞錄》,留給後世子孫。讓他們知道,今日的華夏一統,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讓他們知道,先輩們曾跨過多少險灘,打過多少硬仗,流了多少血汗,才讓‘華夏’二字,成為四海共仰的名號;讓他們知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寸山河,都值得用生命去守護。”

伍舉率先躬身,老淚縱橫卻聲音鏗鏘:“臣遵旨!定當字字寫實,不負陛下所托!”

“臣等遵旨!”老臣們齊聲附和,聲音裡沒有半分辭官的悵然,反倒似少年人得了出征的將令,滿是躍躍欲試的豪情。唐狡甚至忍不住攥緊了拳頭,低聲對身旁的蘇從道:“蘇兄,這下咱們可算能親眼看看,這天下到底有多大多好!”蘇從捋著胡須,笑著點頭,眼中滿是向往。

紫宸殿裡的氣氛驟然變得熱烈,連年輕的朝臣們都被這份意氣感染,臉上露出會心的笑意——這不是君臣彆離,不是朝堂的新舊交替,而是一群並肩走過風雨的故人,要共赴一場遲到了三十年的遠遊,一場關於山河與傳承的約定。

“陛下,”殿側忽然傳來女子的輕笑,清越如泉,樊姬身著朱紅翟衣,從繪著《千裡江山圖》的屏風後緩步走出,裙擺上的翟鳥紋樣隨著步履輕輕晃動,手中捧著一卷素色的輿圖,輿圖卷軸是象牙所製,溫潤如玉,“臣妾聽聞諸位大人請辭,已讓人備好行囊,還尋來了各地的風物誌與輿圖。”她走到熊旅身邊,展開輿圖,上麵用朱砂細細標注著密密麻麻的路線,從京都洛陽延伸開去,向北經幽州、薊州,直抵漠北;向南過揚州、杭州,至嶺南瓊州;向西穿河西走廊,達西域都護府;向東乘海船,抵東海諸島,再遠至流求、呂宋,像一張鋪開的蛛網,將華夏的山川湖海、藩屬邦國儘數網羅,“臣妾聽說,嶺南的荔枝剛熟,皮薄肉厚,甘甜多汁;西域的葡萄也釀好了新酒,醇香撲鼻;海外藩屬的使者前幾日還送來了會說話的鸚鵡,能學著說‘陛下萬歲’——正好讓老臣們一路嘗著鮮,聽著趣聞,把見聞寫得更熱鬨些。”

樊姬是熊旅的結發皇後,當年陪著他在潛邸時,便常聽他與老臣們暢談天下,如今總算能陪著他們一同圓夢。她的話語溫柔,卻恰好熨帖了每個人的心,讓殿中的氣氛更添了幾分暖意。

熊旅看著輿圖上蜿蜒的線條,那些用朱砂標出的地名,有的是他當年征戰過的戰場,有的是他隻在奏折上見過的疆土,再看看階下老臣們鬢邊的白發,忽然想起三十年前,他們也曾這樣圍在一張簡陋的麻布地圖前,指點著未平的疆土,暢談著一統的願景。那時的伍舉,還隻是個眉眼銳利的中年謀士;蘇從是個敢當麵犯顏直諫的年輕禦史;唐狡則是個渾身是膽的校尉,握著一把斷劍便能衝鋒陷陣。如今雖已老去,眼中的光卻依舊如當年般明亮,如星辰,如火焰。

他朗聲笑道:“好!那就讓吏部即刻擬旨,命太子監國,總理朝政,六部尚書各司其職,遇有重大事務,可快馬遞至行在。再傳旨太仆寺,備好良馬與車駕;鴻臚寺,通知沿途州府,不必鋪張,隻需提供必要補給;欽天監,擇選三日後的吉日——三日後,咱們便帶著筆墨紙硯,帶著華夏的風,去看看這萬裡河山!”

“陛下萬歲!萬萬歲!”老臣們齊聲高呼,聲音裡滿是激動,連李德全都忍不住紅了眼眶,悄悄用袖角擦了擦。

殿外的陽光正好,透過雕花窗欞,在金磚地麵上投下細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碎金。老臣們相互對視,眼中的笑意裡藏著半生的情誼與默契;年輕的官員們望著他們的背影,望著帝王與皇後並肩而立的身影,望著那卷鋪開的輿圖,仿佛看到了一個時代的從容落幕——不是結束,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延續,是一群老者用腳步丈量山河,用筆墨記錄盛世,為後世留下一段關於忠誠、關於情誼、關於山河大美的傳奇,悄然開篇。

這日的朝會,沒有離彆的傷感,隻有風拂過草原的遼闊,浪拍擊海岸的激昂,隻有筆尖劃過紙頁的輕響,和馬蹄踏過征途的堅定,在每個人的心頭,奏響了一曲關於遠方與傳承的歌謠,悠長,且嘹亮。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榴蓮味的星光 維度代行者 戰神圖譜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