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海外首站見藩屬 楚風遠播沐東瀛_楚國一統華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楚國一統華夏 > 第302章 海外首站見藩屬 楚風遠播沐東瀛

第302章 海外首站見藩屬 楚風遠播沐東瀛(1 / 1)

“朱雀號”巨艦破開東海的晨霧時,船舷兩側的浪花已染了幾分溫熱。二十日來,這艘承載著楚君熊旅、夫人樊姬及文武屬官的樓船,自楚都郢城沿長江入東海,一路劈波斬浪——白日裡看鯨鯢逐波、鷗鳥繞桅,夜裡聽濤聲拍艦、星鬥垂江,船上的水手們輪換著搖櫓扯帆,青銅錨鏈在甲板上磨出沉鬱的聲響,終在這一日清晨,望見了遠方水天相接處那片黛色的陸地。

“君上!前方便是東瀛洲的海岸線了!”了望手站在主桅頂端的望樓裡,聲音被海風卷著飄下來,帶著難掩的興奮。

熊旅正立在船頭,一身玄色織錦常服,腰間係著鑄有龍紋的玉鉤,海風掀起他的衣袂,獵獵作響。他扶著船舷的青銅欄杆,極目遠眺——隻見遠處的海麵漸漸浮現出連綿的岸線,岸上隱約有城郭的輪廓,隨著船身不斷靠近,連城中的屋瓦、碼頭的棧橋都看得愈發清晰。身旁的樊姬披著一件素色紗衣,指尖輕攏被風吹亂的鬢發,望著那片陌生而又透著熟悉氣息的土地,眼中滿是好奇。

“二十日航程,終是到了。”熊旅緩緩開口,聲音裡帶著幾分感慨。當年他派使者渡海東來,隻知這片東瀛洲是荒蠻之地,土著部落散居,刀耕火種,民生凋敝。如今不過數年光陰,再望這片土地,竟已不複當年傳聞中的模樣。

“朱雀號”漸漸靠近碼頭,船身犁開的浪花拍在岸邊的礁石上,濺起細碎的水珠。碼頭之上,早已整整齊齊列著一隊人——為首者身著楚地雲錦縫製的深青朝服,領口、袖口繡著規整的雲紋,腰間束著玉帶,頭戴楚製進賢冠,雖為藩屬規製,卻與楚廷百官服飾一脈相承,儘顯對宗主國的尊崇。他身後的屬官們,皆著改良後的楚式官服,或為寬袖長袍,或為短打勁裝,麵料皆是楚地所產的絲綢、麻布,無半分異域蠻夷樣式,一個個肅立當場,神色恭敬。

待“朱雀號”的踏板穩穩搭在碼頭上,那為首之人便快步上前,在踏板前一丈處立定,整理好衣袍,而後雙膝跪地,雙手高高舉起一本泛黃的賬冊,聲音洪亮而懇切:“臣東瀛侯薑啟,恭迎君上、夫人聖駕!願我楚邦永固,君上聖壽無疆!”

他身後的屬官與百姓們,也齊齊跪地,齊聲高呼:“恭迎君上!恭迎夫人!”聲音此起彼伏,回蕩在碼頭與海麵之間,竟壓過了海浪的聲響。

熊旅這才看清,那東瀛侯薑啟,正是當年齊國諸侯薑姓)的長子。昔年齊國歸楚,熊旅念其有治政之才,又恰逢東瀛洲初定,便封他為東瀛侯,命他率一批楚地的農夫、工匠、學子渡海東來,教化土著,開發疆土。薑啟本為薑姓宗室,雖歸楚稱臣,卻始終恪守宗族禮法,未改本姓。如今再見薑啟,他臉上已褪去了當年的青澀,多了幾分風霜與沉穩,眉眼間儘是乾練。

“東瀛侯起身吧。”熊旅邁步走下踏板,語氣溫和,“遠涉重洋,教化土民,辛苦你了。”

“臣不敢稱辛苦!”薑啟聞言,連忙叩首謝恩,而後才起身,雙手將賬冊奉上,“臣到東瀛後,謹遵君上教誨,不敢有絲毫懈怠。這是近年東瀛洲的治理賬冊,還請君上過目。”

內侍上前接過賬冊,呈到熊旅手中。熊旅翻開一看,隻見賬冊上字跡工整,一筆一劃都透著認真——開篇便記著渡海而來的楚地百姓與東瀛土著的戶數、人口,而後是開墾的良田畝數、種植的楚地稻種產量,再到學堂的數量、學子的人數,甚至連上繳華夏的海鹽、海產數目,都一一列明,清晰詳儘。

“你做得好。”熊旅翻到海鹽上繳那一頁,見上麵寫著“本年上繳海鹽十萬石,已於三月前由‘歸楚號’運抵洛陽,入國庫收訖”,不由得微微點頭,眼中露出讚許之色,“當年你離楚時,朕曾對你說,東瀛雖遠,亦是楚之疆土;百姓雖異,亦是楚之子民。如今看來,你竟將朕的話,一一落到了實處。”

薑啟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激動,躬身道:“臣不敢忘君上囑托。楚地乃臣之宗主,教化東瀛百姓,傳播華夏文明,本就是臣的本分。臣薑氏一族,雖為齊室後裔,卻早已心向楚邦,願為華夏守此海外疆土。”

說話間,周圍的百姓們已紛紛起身,卻依舊肅立在兩側,目光灼灼地望著熊旅與樊姬,臉上滿是敬畏與愛戴。他們之中,有當年隨薑啟渡海而來的楚地移民與齊地宗族,也有被教化的東瀛土著——前者身著楚式衣冠,見了宗主國君主,滿心都是歸鄉般的親切;後者亦已換上華夏衣冠,或穿粗布短褂,或著素色長裙,雖身形樣貌與中原百姓略有不同,卻已全然褪去蠻夷之氣,他們雖未見過楚地的模樣,卻從學堂的誦讀聲裡、從工匠的技藝中、從田地裡的稻穗上,早已對那片孕育了先進文明的土地充滿了向往。

熊旅目光掃過人群,隻見百姓們服飾皆為華夏樣式,無半分異域裝飾——老丈身著楚式寬袖長袍,腰間束著素色布帶;婦人梳著楚地常見的高髻,發間插著木簪或荊釵;孩童們身上的短褂,布料雖有粗細之分,卻皆是中原剪裁,紋樣也為楚地常見的草木、雲紋。市集就在碼頭不遠處,此刻雖因君上到來而暫停了交易,卻仍能看到攤位上擺放的貨物——楚地的蜀錦、官窯的青瓷、冶鐵作坊打造的農具,與東瀛的海魚、貝類、珍珠、木材整齊地擺在一起,儼然是一幅楚風浸潤下的海外市井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走吧,隨朕進城看看。”熊旅收起賬冊,對薑啟說道。

“臣遵旨!”薑啟連忙應下,側身引路,“君上、夫人,這邊請。臣已備下輕輿,可代步入城。”

熊旅卻擺了擺手:“不必了。朕今日便與夫人步行入城,好好看看你治理的這片土地。”

於是,薑啟便陪著熊旅與樊姬,沿著碼頭旁的街道緩步前行。街道是用青石板鋪成的,雖不及楚都郢城的街道寬闊,卻鋪得平整緊實,顯然是按照楚地的營造之法修建的。街道兩旁的房屋,多是土木結構,屋頂沿用楚地常見的歇山頂,隻是為適配東瀛多雨氣候,將屋簷略微加長,既能擋雨,又能遮陽,整體形製仍不失華夏規製。屋前的院落裡,種著楚地的桃樹與梨樹,此時桃花已謝,梨枝抽綠,偶有花瓣隨風飄落,落在青石板路上,煞是好看。

“君上請看,這條街名為‘楚風街’,是城中最繁華的所在。”薑啟指著兩側的店鋪,一一介紹,“左邊這家是織錦坊,坊主是當年從楚地請來的老織工,如今已教會了數十名東瀛女子織楚錦的技藝;右邊這家是冶鐵鋪,掌櫃的是楚廷派來的工匠,打造的農具鋒利耐用,深受百姓喜愛。”

說話間,一家織錦坊的門簾被掀開,一位身著楚式短襖、長裙的婦人走了出來,手中捧著一匹剛織好的錦緞——錦緞上繡著楚地的鳳凰與祥雲紋,色彩豔麗,針法細膩。她見薑啟陪著兩位氣度不凡的人走過,連忙屈膝行禮,口中說著帶著幾分生硬卻標準的楚語:“見過東瀛侯!見過二位貴人!”

樊姬笑著點頭,目光落在那匹錦緞上,讚道:“這錦緞織得真好,鳳凰的靈動,祥雲的飄逸,都織出來了。”

那婦人聞言,臉上露出羞澀的笑容,連忙道:“貴人過獎了。這是坊裡姐妹們跟著楚地來的師傅學的,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呢。”

熊旅看著這一幕,心中愈發欣慰。他當年力主開拓海外藩屬,並非為了掠奪土地與財富,而是希望將華夏的文明與技藝傳播出去,讓更多的百姓脫離蒙昧,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如今看來,這份心願,在東瀛洲已漸漸實現。

前行不遠,便見一處院落,院門上方掛著一塊木匾,上書“啟蒙學堂”四個大字,字體是標準的楚地隸書,蒼勁有力。院內傳來孩童們朗朗的讀書聲,稚嫩卻整齊,隨著風飄出院外——“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君上,這便是臣在東瀛建立的第一所學堂。”薑啟停下腳步,指著學堂說道,“如今城中共有學堂十二所,收納學子五百餘人,有楚地、齊地移民的子弟,也有東瀛土著的孩童。臣請了楚地的飽學之士來任教,教他們讀《詩》《書》,習禮義,明事理,束發加冠之禮亦遵華夏古製。”

熊旅聞言,便邁步走進學堂。院中的孩童們見有人進來,都停下讀書聲,好奇地望過來——他們皆身著小尺寸的華夏衣冠,或長衫,或短打,規規矩矩地站在院中。教書先生見狀,連忙起身行禮:“見過東瀛侯。”

“這位是我楚邦君上,特來視察學堂。”薑啟介紹道。

教書先生大驚,連忙率著孩童們跪地行禮:“臣學生)參見君上!”

“都起來吧。”熊旅溫和地說道,走到一個孩童麵前,見他手中捧著一本《詩經》,書頁雖已有些磨損,卻被翻得整整齊齊。“你可知你讀的這幾句詩,講的是什麼意思?”

那孩童約莫七八歲年紀,穿著一身粗布短褂,臉上帶著些許怯意,卻還是鼓起勇氣答道:“先生說,這詩講的是河邊的鳥兒相互和鳴,就像君子與淑女相互敬重喜愛,教導我們要待人友善,遵守禮儀。”

熊旅聞言,不由得笑了:“說得好。讀書不僅是為了識字,更是為了明白做人的道理。你們今日好好學習華夏的典籍,明日便能將這些道理傳給更多的人,讓東瀛洲的百姓都能知禮向善。”

孩童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眼中卻多了幾分堅定。樊姬看著這些稚嫩的臉龐,輕聲對薑啟道:“孩童是邦國的未來,你能重視教化,興辦學堂,傳習華夏禮儀,便是抓住了根本。”

離開學堂,一行人又逛了城中的冶鐵作坊。作坊裡,幾名楚地來的工匠正指點著東瀛學徒打造農具——熔爐裡的火焰熊熊燃燒,映得眾人臉上通紅,鐵錘落在鐵砧上,發出“叮叮當當”的聲響,節奏明快。一名工匠拿起一把剛打造好的鋤頭,遞給熊旅看:“君上請看,這鋤頭用的是楚地的灌鋼法,刃口鋒利,鋤地省力,比東瀛原來的石鋤、木鋤好用多了。如今百姓們用了這農具,開墾的田地比往年多了三成呢。”

熊旅接過鋤頭,掂量了一下,手感沉實,刃口打磨得十分光滑。他看向周圍的東瀛學徒,見他們身著華夏短打,一個個學得認真,眼中滿是對技藝的渴求,心中愈發滿意。

不知不覺間,日頭已西斜,天邊染上了一層金紅的霞光。薑啟躬身道:“君上、夫人,一路勞頓,臣已在府中備下薄宴,還請移駕赴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熊旅點頭應允,一行人便朝著東瀛侯府走去。侯府位於城中心,格局完全仿照楚地諸侯府邸修建,前廳、後寢、書房、花園一應俱全,隻是在花園中因地製宜挖了一處池塘,塘中種著從楚地引來的蓮藕,岸邊栽著桃、李、杏等華夏常見花木,樹下擺放著楚式的石桌石凳,儘顯華夏府邸的規整與雅致。

晚宴就設在府中的花廳裡,廳內張燈結彩,桌上擺滿了菜肴——既有楚地的清蒸魚、燉熊掌、雲夢澤的蓮藕湯,也有東瀛特產的海魚、海蝦,經楚地廚子用華夏烹調之法烹製而成,風味獨特;杯中的酒,是用楚地的釀酒之法,搭配東瀛的稻米釀成的,入口醇香,餘味悠長。

宴席之間,樂師們奏響了楚地的《九歌》,琴聲悠揚,簫聲清越,正是當年屈原所作的《東皇太一》,肅穆而莊重。舞者們身著楚式舞衣,廣袖飄飄,隨著樂曲翩翩起舞,舞步舒緩,姿態優美,儘顯華夏雅樂的雍容氣度。

席間並無異域樂舞,卻處處透著文明交融的平和。樊姬端著酒杯,看著席間的禮樂,笑著對薑啟道:“東瀛侯,你做得很好。你以華夏衣冠規範百姓,以華夏典籍教化子弟,以華夏禮法治理疆土,卻又能因地製宜,讓東瀛的物產與華夏的技藝相融,這才是藩屬真正的意義——不是臣服,而是共生;不是掠奪,而是教化,讓華夏文明在海外落地生根。”

薑啟聞言,連忙起身,雙手舉杯,對熊旅與樊姬行了一禮:“夫人謬讚了。臣不過是遵從君上的教誨,以華夏之禮教化百姓,以宗主之製安撫民心。臣薑氏一族,雖為齊室後裔,卻與魯、晉等姬姓諸侯一樣,同屬華夏一脈,斷不敢忘本改宗。如今東瀛百姓能安居樂業,皆賴君上的聖明與楚邦的庇佑。臣定當竭儘所能,讓華夏文明在東瀛洲愈發興盛,不負君上所托!”

熊旅看著他誠懇的模樣,又望向廳外庭院中隨風搖曳的花木,心中百感交集。他舉起酒杯,一飲而儘:“好!朕信你。魯、晉為姬姓,齊為薑姓,雖姓氏有彆,卻同為華夏正統。待他日東瀛洲愈發繁榮,朕必召你回楚,與魯、晉諸侯同列,共商天下事!”

眾人紛紛舉杯響應,酒杯相碰的聲響,與樂聲、笑聲交織在一起,飄出花廳,飄向夜空。窗外的月光漸漸升起,灑在東瀛洲的齊安城上,也灑在這片被華夏文明浸潤的土地上,靜謐而祥和。

喜歡楚國一統華夏請大家收藏:()楚國一統華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榴蓮味的星光 維度代行者 戰神圖譜 瘋了吧?你管這叫58號落選秀? 大秦萬年之赳赳老秦 魂穿大唐:開局便被長樂賴上了 惹我?首富我閨蜜,攝政王我義兄 大明:我是朱標他舅 1946:係統綁定,家族傳奇 巔峰神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