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宗謹身穿圓領袍,走出自己的房間。剛邁出屋,便聞到一股清香。不禁循著味兒看過去,隻見李媗之盛裝出現在他的麵前。
“你不在屋裡休息,怎麼出來了?”楊宗謹問道。
李媗之昨晚陪楊宗謹追凶到半夜,困得不行。揚言要睡到自然醒,不許任何人叫她起床。
“還不是因為聽說你要在眾人麵前露臉,我可不想錯過這個機會。”李媗之道。
“既如此,那就請在前帶路吧。”楊宗謹道,“這可是你的地方,你是主人。”
李媗之微微一笑,便在前引楊宗謹到前廳。
此時前廳十分的熱鬨,王欽若、李迪和李諮都在,還有尊貴的八賢王。
楊宗謹和李媗之向他們一一行禮問安,並且互相問候。
八賢王道:“本王被關押期間,好像發生了很多事。請務必全部告訴本王,讓本王不糊塗。”
李迪道:“請八賢王放心,這件事得讓楊宗謹一點點來說。”說著話,看向楊宗謹示意可以開始。
楊宗謹向眾人抱拳說道:“此案要從謀劃開始說起。這裡麵還有許多細節尚未弄清楚,我也隻能說個大概。”
李諮迫不及待的想聽,催促道:“你就彆繞圈子,讓我們都知道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
楊宗謹應了一聲“是”,開始說這案的始末原委。
話說有個幕後黑手見官家年少,太後又是女流之輩,便生出異心。那人勾結太後的尚宮秀玲,利用自己和寇珠、太後的親密關係,誘使八賢王和寇珠都到了她預先設好的廣政殿中見麵。
趁著他們對質的時候,悄悄的用迷香把他們熏暈。秀玲在殺害寇珠後,把匕首塞到八賢王的手中,製造出八賢王殺人的現狀。可謂是一箭三雕,成功掌握第一波主動權。
李諮聽到這裡,忙問道:“何謂一箭三雕?”
楊宗謹解釋道:“這第一是中傷八賢王,使他在太後和官家麵前失去原有的威望和德行。第二是利用這件大案成功轉移群臣的注意力,為下一步埋下伏筆。第三是把不涉黨爭的八賢王限製起來,為他後麵的挑撥打下基礎。”
眾人聽了,恍然大悟的點頭。
故事繼續,不過這次講故事的人是李迪。
李迪道:“那日在朝堂之上,我考慮到楊宗謹頗有推案技巧,又是太妃的內侄於是大力舉薦他出任負責此案的推官。令我感到奇怪的是丁相竟然也大力推薦,這讓我不禁起了懷疑之心。”
他說這話時,有意無意的瞥向王欽若。
因為王欽若曾是丁謂的黨羽,隻是現在脫離丁謂,成了太後的親信大臣。
王欽若不避眾人眼光,直言道:“當時我也非常懷疑丁相的動靜,他隻見過楊宗謹一麵居然大力推薦。這從各方麵都說不通,於是多留個心眼兒。發現丁相居然和江湖上殺手組織一層樓多有交往,進行的十分秘密。”
能在朝中做大官豈是等閒之輩,聽王欽若這樣一說,就明白了不少。
楊宗謹道:“這些事,原本與我追查八賢王案不相乾。不想那日救過我的秦祈突然下獄,而他殺的人竟然是自己的父親秦懷誌。我出於公心前往探查,本來還不足以引起我的懷疑,不想……”
開始當眾回憶起那日在監牢裡的情形,其中淩寵的遲疑非常的關鍵。
淩寵走到牢門口,忽然感到和秦祈一個牢房的人裡麵有內力不弱的高手。如果不是為了殺害秦祈,那就是保護。
楊宗謹回憶完,說道:“我曾經想過會不會是監獄裡抓了個武功高手,但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對。如果是武林高手,府尹一定會嚴加看管。絕對不會讓他和那些囚犯廝混在一起,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李諮也回想當日情形,說道:“那一日正好發生鬥毆事件,被我府衙裡的薛捕頭儘數抓進牢房。現在想起來竟然是布置好的,真就可怕。”
眾人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楊宗謹道:“聽過淩寵的話,再聯想到那日我從皇宮脫逃,無意中遇到秦家父子就明白了。這是一個局,名叫請君入甕。而在皇宮裡和宮門外的追殺,都是那個高人布的局。”
緊接著,楊宗謹回憶當日自己慌不擇路逃出皇宮的情形。無巧不巧剛好有個院子的門是開著的,於是就躲了進去。然後被背著秦祈回來時,當晚楊宗謹隱約感覺有人出去了。
起初以為是李興,但仔細一想那日李興不和楊宗謹一個屋,能出去的人隻有秦祈而已。那麼秦祈出去又是為了什麼呢?
楊宗謹釋疑道:“在李府之中犯了事,又被迫逃亡的人隻有李興。秦祈當晚是去見李興,確定下一步行動。然後就有李興夥同自己的兄長王二綁走楊宗謹,上演意圖加害的戲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