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李府,卻是隻見梳妝台不見佳人。
在這個時候就要來點特殊的法子把新娘子請出來,這叫催妝,在古代催妝需要賦詩一首。
楊宗謹在儐相的暗示下,決定用古人的創意,當眾吟詩道:“催鋪百子帳,待障七香車。借問妝成未,東方欲曉霞。”
話音未落,李媗之穿著一身青色鈿釵禮衣,手拿團扇遮臉,出現在眾人麵前。
楊宗謹看到時,眼神都直了。
在儐相的好心提醒下,楊宗謹這才回過神來。
這對新人在眾人前後的簇擁下,來到前廳拜彆女方父母。
楊宗謹跪道:“小婿拜見嶽父大人,請嶽父大人放心,小婿一定會善待令愛。”
李迪微笑的點頭道:“我相信你能做得到。”
一對新人叩拜,起身來到廳前。
廳前早放好兩頂坐帳,男左女右進入帳內。
楊宗謹坐北朝南盤膝而坐,帳簾緩緩放下擋住視線。李媗之則是坐南朝北,坐在事先放在帳內的馬鞍上。
接著大雁登場。
楊宗謹從下人手中接過喝醉的大雁,在儐相的頌詞聲中起身到女方的坐帳前,把大雁給了李媗之。
李媗之從坐帳裡伸出兩隻雪白修長的手臂,從楊宗謹手中接過大雁並用繩子纏住嘴巴,再還給楊宗謹。
楊宗謹再把大雁交給身邊的侍童,拿到大自然裡放生。
這時,有人起哄:“要看新娘子……要看新娘子……”
楊宗謹卻不想。
因為要看新娘子的妝容,就要吟一首去障詩。
可是楊宗謹不通文墨,怎會吟詩。
無奈,在場大夥都在起哄。尤其是淩寵和曾公亮就屬他們叫的最歡。
楊宗謹沒法子,隻好拿前人的詩句糊弄。詩雲:“勞將素手卷蝦須,瓊室流光更綴珠。玉漏報來遇夜半,可憐潘嶽立踟躕。”
這首詩出自於唐代詩人陸暢。他是為雲安公主出嫁時,作的詩。
在場眾人都不知道陸暢的大名,讓楊宗謹成功的混了過去。
一對童男女進入女方帳內,將李媗之扶了出來。
楊宗謹乍見之下,不由得怦然心動。但見李媗之雖然不施粉黛,卻美若桃李。身段柔軟,不似前麵那樣的剛直。
李迪親自捧著白紗帷帽,在妻子孫夫人的攙扶下,走到李媗之麵前。
“爹、娘。”李媗之輕喚一聲,眼中已含熱淚。
李迪笑道:“媗之你嫁了人,就要好好的陪著自己的丈夫,不用擔心我們。”
李媗之含淚道:“女兒記下了。”
孫夫人也出聲叮囑道:“吾兒到了楊家,雖然上無法侍奉公婆,但下要寬待體恤下人,好生對待丈夫,千萬不要任情任性。”
李媗之含淚點頭。
有道是吾家有女初長成,每個做父親的在女兒出嫁時都不免感傷。李迪儘管是當朝宰相,更是父親。對女兒的出嫁,自然非常傷心。
父女、母女默默無聲,做著最後的分彆。
李迪拿起白紗帷帽,來到李媗之麵前。
“父親大人!”李媗之熱淚盈眶。
李迪親手為李媗之戴上帷帽,輕柔的白紗遮住了她流淚的臉龐。
楊宗謹在自家儐相的提醒下,上前一步和李媗之並肩而立,再次向李迪和孫夫人行禮道彆。
鑼鼓聲中,眾人一行出了東宮,李媗之在侍女秋意濃的攙扶下登上帷幔裝飾的車。
楊宗謹隨後上馬繞車三圈,帶著迎親隊伍在吹吹打打中回轉楊府。
這一路上有八賢王府給的儀仗開道,旌旗招展。在婚車後麵,還帶著李府的各式回禮。聲勢浩大,惹得眾人側目。
其中便有一雙陰鷙的眼神盯著他們,臉上浮現出冷笑。
而楊宗謹似乎渾然不覺,歡天喜地的帶著新婚妻子回楊家,拜堂成親。
到了楊家門口,眾人按照一定禮儀規範,有先有後的抬著前往楊府。所有禮品差不多都是吉祥為主,不是太值錢的東西。
此時,正好是太陽快要下山。
楊宗謹先下了馬,站在氈席上迎候。
緊接著,李媗之在秋意濃的攙扶下緩緩的下車,雙腳踩在氈席上。
一對璧人踩在氈席上,一前一後站好。
隻聽裡麵一個接一個的傳來“迎親”,兩人手持牽巾往裡走,身後男童女童拎著李媗之的裙擺緊緊相隨。
剛進正門,氈席兩側女伶踏歌而舞。
她們吟唱的是《國風·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樂隻君子,福履綏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隻君子,福履將之。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隻君子,福履成之。
寓意夫妻和和美美,相扶到老。
兩人一前一後,一路踏著氈席往前,直到天黑方才到青廬。
這時親友們全數坐到了青廬前麵不遠處的平地、氈席兩側,麵朝向氈席。
因為楊宗謹和李媗之的背後關係都很大,因此大宋宗親、親族、汴梁城裡有一定品級的官員都悉數到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