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觀,一座與朝廷和江湖都有著聯係的道觀。
觀主更是北武林巨擘之一,明微真人。
今日,李媗之和董秋荻拜訪在地。又為這個本就沾滿紅塵的清淨之地,帶來了更多的紅塵。
李媗之在伏羲觀大門口不禁駐足,環顧四周。
董秋荻問道:“姐姐在看什麼?”
“想我第一次陪夫君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還是數年前的事情。轉眼幾年過去,看這裡還是老樣子,不由得唏噓不已。”李媗之說完,輕輕地歎了口氣。
“世事無常,本就難料。姐姐應該慶幸還有個地方值得你回味,最怕的是物非人非事事休。”董秋荻安慰道。
李媗之微笑的點頭。
兩人正要入內,卻見一個道童來了。
“清風!”董秋荻看到道童,立刻打了聲招呼。
“哎呀,師姐。”名叫清風的道童,見到董秋荻的時候,立馬迎了上來。
“師父他老人家呢?”董秋荻問道。
“師父在禪房打坐,師姐要見嗎?”清風反問道。
董秋荻點頭承認。
清風道:“請隨我來吧。我領師姐到廂房等候,等到師父打坐練氣完畢,就和師父說一聲。”說著話,就要在前帶路。
李媗之卻不願意在廂房等,麵上自然露出為難的神色。
董秋荻瞅見,叫住清風:“我有一段時間沒見到師父一麵,心裡甚是想念。既然師父在打坐,肯定不是一會兒的事情。不如你幫我盯著,師父打坐完就報一聲。我和我姐姐就在伏羲觀裡走一走,等你的回話。”
“也好。那我先去了。”清風並沒有覺得有任何不妥,畢竟董秋荻是自己人,又不需要遵守客人那套禮節。
清風行了個禮,轉身去了。
董秋荻在前麵走著,為李媗之指路,姐妹倆一起遊伏羲觀。
汴梁城某處。
數名男子圍著一個火盆坐著,因為是逆光坐著,沒人能看清楚他們的臉,隻能看到他們身型魁梧,一看都不是一般的平民百姓。
雖然是深秋時節,卻不是冷到需要烤火的地步。
火盆的作用不是取暖,而是燒東西。
其中一個人用毛筆寫了一行字,亮給彆人看:事情辦妥了嗎?
接著,把紙扔進火盆裡燒掉。
有一人在看過後,也用毛筆在一張紙上寫好,亮給問他話的人:辦妥。
然後,也把紙扔在火盆裡燒掉。
問話的那人不由得鬆了口氣,身軀跟著呼吸微微一顫。
接著,另有一人在紙上寫道:計劃順利,下一步該行動了。
眾人看過他亮出來的紙,都沒有立即表態。
呼呼……紙在火盆裡燒了起來,紅光照在每個人的臉上。
火熄滅,臉上的紅光消失。
這時,有人寫道:時機尚未成熟,有人還在汴梁。
有人臉上沐浴著紅光,手裡的毛筆沒停下來,快速的寫出一行字:李迪有安排,需要小心。
「畏首畏尾,難成大事。」有人寫完亮了一下,就直接把紙張扔在火裡。隱約透露出對剛才那人的不滿,動作幅度有點大。
眾人都看向坐在上座的那人,想聽一聽他的意見。
那人寫道:雖然小心,但是不能因為一人就選擇放棄。按照計劃進行,另外,小心西北。
眾人看完,都認可的點了點頭。
官道上,楊宗謹等一行三人騎著馬,緩慢而行。
他們的目的地是裴惲的府邸,也是戶部主事裴宗乾的府上。
正在走,卻見一隊接著一隊裝備精良的禁軍背上插著蜈蚣旗,從他們身邊騎著馬狂奔而去。
三人怕和他們發生誤會,影響禁軍出征,都讓到官道一旁。耐心的等他們走完,再從官道前往汴梁城內。
等了一刻鐘,禁軍跑完。
他們重新回到官道上。
楊宗謹隨口問道:“這些禁軍是乾什麼去的?打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