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領旨謝恩!_這金手指?靈言催眠為所欲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8章 領旨謝恩!(2 / 2)

推荐阅读:

說罷便往太監手裡塞了一張銀票,太監不動聲色地收入衣袖中,彎腰回了個禮,便笑眯眯地離開了!

大將軍抬手搭住了邸陽生的肩膀:

“阿生,現在你已非白身,凡事要多加謹慎,不可像以前般肆意妄為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知道了舅舅。”

“替我看好了那兩姐弟,彆讓她們惹事!”

“放心吧,有我在,沒事的!”

一出門,便看見昭陽和一位戴著麵罩的女子一同在等候:

“昭陽,你怎麼來了?”

昭陽和青禾一身新製的深色飛魚服,上前行禮道:

“屬下國安署錦衣衛指揮使商昭陽,見過大人!”

“屬下國安署錦衣衛副指揮使青禾,見過大人!”

邸陽生一愣:

“喲嗬!原來你就是錦衣衛指揮使啊?甚好!這以後咱夫妻檔,不就是無敵了?嗬嗬!”

說罷一手摟在昭陽的胳膊上,昭陽沒好氣地說道:

“大人!光天化日的彆讓人覺得我們是私相授受!注意點影響!”

“切!皇帝又不是不知道,怕啥!誰敢嚼舌根小爺宰了他!”

昭陽推開他的手,正式介紹道:

“這位是副指揮使青禾。”

青禾拱了拱手:

“大人!”

邸陽生打量了一下,問道:

“你之前是哪個部門的?”

“回大人,青禾的過往乃是朝堂機密,恕屬下不能告知!”

嗯?機密?看來這是皇帝的耳目,不過無所謂,都會是我的人!

“茹意,她武功如何?”

茹意淡淡地回道:

“少爺,三十招內我拿不下她,不過百招之內,我可將她斬殺!”

青禾雖然戴著麵罩,無法窺見其表情,但聽到這番話後,身體仍不由自主地一僵。陛下提供的情報中曾提及,邸大人身邊有大乾劍聖相伴,如此看來,眼前這位女子定是那位劍聖無疑了!

邸陽生亦是一愣,茹意所言三十招內無法將其擊敗,足見這位名為青禾的女子武藝高強。此前茹意所遇對手,無一能在五招之內幸存!

“昭陽,皇帝是否讓你組建錦衣衛了?現在情況如何?”

“錦衣衛目前編製有二百人,皆是軍中和禁衛悍將,這次有一百人會隨大人回金陵!”

“嗯,不錯,那啟程吧!”

昭陽和青禾齊聲道:

“是,大人!”

話落,一位身穿淺色飛魚服的男子即刻上前行禮:

“國安署聯絡官盧之旭見過大人!”

這些官職都是邸陽生擬定的,聯絡官就是國安署和皇帝的專屬聯絡員!

“免禮!陛下可有指示?”

盧之旭將臉湊到邸陽生耳邊輕聲道:

“陛下的意思是查探一下寧王!”

“哦?寧王嗎?可以,我知道了,你便跟著去吧!”

“是,大人!”

車隊也算是龐大了,三架大馬車,邸陽生和茹意等六人坐一輛,嬴超雲姐弟以及昭陽青禾等坐一輛,另一輛坐著盧之旭等官員和下人,百人錦衣衛和邸陽生的十五人狼牙暗衛護航!

這個陣容,剿滅個什麼山匪的都足夠了!

回鄉的好心情還未持續多久,就被人打擾了!

剛到城門便被一群人堵住,正是當日被邸陽生弄斷腿的蕭楚生!

“陸執信!真是想不到,短短時日你便找到個冤大頭來娶你!不過,你想嫁人還得先問問本少爺!識趣的就跟本少爺回蕭府,本少爺可以既往不咎!”

在車廂裡的邸陽生瞬間黑了臉!這小畜生沒完沒了了?陸執信也冷下了臉來!

邸陽生拍了拍陸執信的手,便跳下了馬車,昭陽青禾也下來了!

蕭楚生見狀,不屑道:

“原來是你!”

邸陽生也笑笑:

“看來上次的教訓還是太輕!昭陽!讓我看看錦衣衛的實力,把這幫小蝦米收拾乾淨,彆弄死就行!”

昭陽給青禾遞了個眼色,青禾踏出一步喝道:

“錦衣衛尊令!”

一揮手,排在最前麵的十名錦衣衛便迅速衝入人群,三下五除二就把一幫狗腿子放倒了,一片哀嚎!

蕭楚生大驚:

“你們怎麼敢!”

邸陽生緩緩步行至他麵前,強大的氣場讓蕭楚生不自覺地往後縮了縮:

“你想乾什麼!得罪我蕭家你不會有好下場的!”

由於國安署是個新設立的機構,隻有朝堂的官員知道,但也沒有人見過,雖然錦衣衛都是一身整齊的製服,旁人也權當是大戶人家的私人護衛!

邸陽生戲謔地盯著蕭楚生的眼睛,心念一動,黑瞳現!

“你就跪在城門口,大聲喊‘我是小畜生,我配不起鎮國公府陸小姐!’一百次!每喊一次便自己扇自己一個耳光!扇大力點!不完成不能走!”

青禾感到頗為蹊蹺,她深知蕭家的背景。儘管隻要不鬨出人命,事情總能壓下去,但這位國安署禦史大人竟要求蕭楚生自己扇耳光?

蕭楚生為何會聽從這樣的命令!更令人費解的是,昭陽郡主及大人身邊的隨從們,為何對此似乎都習以為常?

可隨著蕭楚生跪在城門口,大聲喊著‘我是小畜生,我配不上鎮國公府陸小姐!’,和啪!啪!的扇耳光聲,青禾陷入了迷茫......

喜歡這金手指?靈言催眠為所欲為請大家收藏:()這金手指?靈言催眠為所欲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