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祖籍山東,永樂年間被征發至廣寧衛,世代充當軍匠。
傳承九代人丁稀少,一直勉強度日。到李老黑這代更慘,就隻剩他一個男丁。
直到他遇見響馬之女徐氏,竟然時來運轉。開枝散葉,先後生了四個兒子。
李家九代匠人技藝精湛,李老黑除了精通鍛造,還粗通木匠和瓦匠技藝。
李大黑學了木匠,李二黑學了鐵匠,三黑小黑學了瓦匠。
雖然朝廷加征兵役,次子也成了衛所軍匠。在遼東天災不斷,軍戶大批逃亡的情況下。李家父子仗著手藝過硬,鐵匠木匠、泥瓦匠俱全,不但親手蓋起了草頂四合院,四個兒子也先後成家立業。
李大黑娶妻周氏,是流放官員之女。二人育有兩子。長子長生五歲次子長遠四歲。一家四口住在東廂房
次子李二黑娶妻張氏,廣寧衛軍戶之女。二人育有三女,大花二花小花。一家五口住在西廂房。
李三黑娶妻王氏,廣寧衛匠戶之女,二人育兩子。長子鐵蛋四歲,次子狗剩三歲。一家四口住東跨院。
李小黑娶妻趙氏,廣寧民戶之女,二人育有一子小山不到三歲。一家三口住西跨院。
至此李家第三代已有五個男孩,李老黑卻仍嫌不足。原因在於大明按戶定役,軍戶每戶一個正軍,即使加征也有限度,自然是男丁越多越輕鬆。
李家靠著五個成年男丁,才能支撐一家服兩個匠役。那些有數十男丁的軍戶,即使家裡田地不足,也能自行開荒或是尋彆的活路,日子自然好過的多。
而那些隻有一丁兩丁的軍戶,一旦土地被侵占兼並,不逃亡就隻能等著餓死了。
在邊鎮,男丁就是生存的本錢。所以老李家上上下下,對張氏的生產都非常重視。
“娘,你們慢慢吃,我去把四弟妹換回來”
周氏草草吃了粥,便起身回了西廂房。王氏本想多休息會,眼見大嫂要走,隻好緊扒幾口,也匆匆跟了出去。
幾個男爺們幫不上忙,吃過晚飯就各自領了孩子回了家。
就剩李二黑無處可去,在徐氏屋裡轉來轉去。
一直到亥時初晚上九點),大雪初停月上中天,三個孩子都上炕睡了,隔壁還是沒有動靜。
李二黑實在熬不住,騰的站了起來:
“娘,我到院裡透透氣”
徐氏知道兒子心焦,也不攔著。隻是囑咐道:
“戴好帽子,彆凍著了!”
李二黑剛一抬腳,就聽產房傳來“哇哇”的哭聲,頓時愣在當場。
“生啦,是個帶把的!”
孫婆子的尖聲在夜空傳出多遠,西廂瞬間嘈雜起來。
“我有兒子了!”
李二黑一蹦多高,嗷的一嗓子竄了出去。
“哎呀,二哥彆急,肚子裡還有一個呢”
剛進自家裡屋,迎麵王氏抱了個繈褓截住了他。
李二黑往炕上瞟了一眼,媳婦張氏形容憔悴,頭發被汗水打濕一綹一綹,哼哼唧唧顯然遭了大大罪,現在連叫都沒力氣了。
“翠花,你還好吧?”
張氏這才發現丈夫進來,眼中頓時有了光芒,啞著嗓子道:
“當家的,我沒事…”
沒等李二黑多說,就被周氏給趕了出去:
“彆添亂,弟妹一時半會還生不完,你去讓咱娘燉隻雞,給弟妹補補力氣”
一旁正擦血水的趙氏,聞言動作一僵。家裡就徐氏養了幾隻雞,當初她生小山也沒撈著吃,怎麼二嫂就有?
不過她也知道雙棒凶險,雖然吃味也沒多說什麼。
李二黑連兒子的臉都沒看著,就被打發回去找徐氏。
“殺雞?”
徐氏臉一沉,一聽就知道二兒媳情況不樂觀,這是沒力氣了。
在這個家裡,雞是重要財產。徐氏不開口,幾個兒媳可不碰。周氏看似在指使婆婆,實際是請示而已。
“娘,我給您銀子!”
李二黑還以為徐氏舍不得。他在廣寧做軍匠,理論上每月八鬥月糧二斤鹽。雖然經常拿不到一半,但加上閒時自己做活,日子並不比幾個兄弟拮據。
“臭小子,怎麼和你老娘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