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我進去了!”
李二黑緊張的滿臉通紅:
“四白,小心些!”
從老爹手裡搶過考籃,李四白大步往衛學門口走去。
門外擺了一張八仙桌,幾個小吏眼看到了正點,立刻拿起名冊開始點名。
“李秋生!”
“李秋生到!”
人群中一個青年快步上前,出示了廩保互結親供單後,小吏還他一張帶有姓名的“照準牌”:
“李秋生去儀門前排隊!”
“下一個,王多吉…”
李四白是第十三個,用保單換取入門證。排隊滿二十人後,在小吏引導下進門接受第二道查驗:搜身!
在人工搭建的龍門前,一個搜子手持名冊,看一眼考生看一眼登記的體貌特征,確認不是冒名頂替。
另一個搜子則直接上手,不但摸遍李四白全身,還讓他脫掉外衣。
最後打開考籃,不但檢查了毛筆管和硯台底,連張氏給烙的大餅都被撕開檢查。
李四白連連咋舌,這反作弊措施,比起後世高考嚴格多了。
搜身完畢,一批二十人,被小吏引導至考棚外。一群官吏早在此等候。
中間一人正是廣寧經曆司經曆,身後一群人,則是參與具保的癝生和軍官。
小吏再次點名,每點一個,就由具保的癝生唱保。
點到李四白時,一個彪形大漢高聲道:
“百戶馮奎章保!”
至此勘驗無誤,李四白終於領到考號和答題紙。被第一批帶進考場。
進門之後李四白大呼幸運。許是考生太少的緣故,廣寧的縣試並不設考棚,直接借用衛學的校舍。直接免去了風吹雨淋的風險。
馬桶更設在隔壁房間,直接免去了臭號的風險。
雖然是室內考場,依然用葦席搭建了簡易號間。三麵封閉後麵進人。
李四白踅摸一圈,在教室正中間找到了自己的號碼,連忙鑽進去鋪紙研墨坐等開題。
隨著考生陸陸續續入座,時間終於來到辰時。窗外一聲鐘鳴,考官大人倏然起身,開始口述考試題目。
縣試首場,要求考生做兩篇四書文。另有帖經題一道。
為怕考生記不住,又將題目寫在紙上,由號軍在考場巡回供考生抄錄。
李四白雖記得住,但謹慎起見,還是等巡場小吏過來,抻著脖子把題目抄在草紙上。反正要考一整天的時間,不差這麼一會。
所謂四書文,就是題目出自四書,考生須以朱熹《四書集注》為標準闡述經義。每篇限七百字內,格式要求較為寬鬆,是八股文的基礎版本。
第一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取自《大學》的第一句,如果這都不能破題,那就是純純的混子了。
第二題:“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出自《中庸》,此題稍有難度,需結合朱熹《四書章句集注》闡發“中庸之道”,強調不偏不倚的儒家倫理。
不過隻要念過幾年書,應該也不是問題。
《大學》《中庸》,李四白早爛熟於心。甚至於這兩道題全都做過不止一遍。
當即筆走龍蛇,刷刷刷的寫了起來。兩個時辰不到,兩篇文章全部做完。
李四白也累的不輕,一放下筆就感覺口乾舌燥,趕忙從考籃拿出水罐。
考試過程中禁止出入,號房座位下都備有“不淨壺”,供考生小解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