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李家的年輕一輩,大部分都進入了適婚年齡。
隻不過因為軍戶貧苦,普遍比較晚婚。後來李家開了酒坊,就陸續有不少保媒的上門。
不過這時各房都賺了錢,便紛紛學了二房的做派,都不大願意和軍戶結親,挑來挑去便耽擱下來。
如今李四白中舉的消息傳出,頓時有不少民戶家庭,托人傳過話來,願意和李家結親!
這下喜壞了各房父母。短短半個月間,李長生、李長遠、李鐵蛋、小山的婚事先後都定了下來。
然而有人歡喜有人愁。定親酒喝了一頓又一頓,可急壞了二房的張氏。
雖然給二房保媒的人最多。可是李四白自小主意就正。李二黑和張氏哪敢做他的主。
也有不少人上門求娶李家姑娘。偏偏大花遠在遼陽,李四白又親自乾涉過她的婚事,兩口也不敢隨意指派。
二花三花倒也到了年齡,可是大姐婚事未定,又怎能亂了順序?
把個張氏急的團團轉,每天在家隔空埋怨大女兒:
“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鄉下丫頭,老實在家等著婚配就是,非跑到遼陽拋頭露麵”
“連這下連媒人都見不著,以後可怎麼嫁人呦…”
二花三花雖然也羨慕彆人嫁娶,可是真要讓她們選,兩人更羨慕大家嫩個出去闖蕩。
二花嘴巴一撇嗤之以鼻:
“見不著又咋啦?如今四白中了舉人,誰還敢嫌棄大姐不成?”
“隻要四白說句話,沒準還能嫁個讀書人呢…”
三花也幫腔道:
“就是就是,大姐去遼陽是賺錢的。隻要有錢,還怕嫁不出去?”
大明女性權利空前低下,法律規定嫁妝僅有三分之一自主,其餘都歸夫家支配。這種情況下,自然是嫁妝越多越好嫁!
被女兒頂嘴,氣的張氏抄起線板子作勢要:
“兩個傻丫頭,大花不回來,耽誤的可是你們倆…”
二花三花轉身就跑,嘴裡咯咯嬌笑:
“哼,我們才不急呢!”
桌前的李二黑實在看不下去,冷哼一聲道:
“都彆鬨了!”
“明天我去趟廣寧,看看能不能托人到遼陽送信,讓大花回來一趟…”
張氏聞言麵露喜色,忽然又擔心起來:
“遼陽回來幾百裡路,不會有什麼危險吧?聽說現在流民山匪越來越多了…”
一家人正商量間,忽聽窗外有人說話:
“李二叔在家麼?”
李二黑出門一看,金山風塵仆仆站在門外,不由得吃了一驚:
“金山,你不是進京趕考了,啥時候回來的?”
金山淡然一笑:
“讓李叔見笑了,金山名落孫山,今日剛回到廣寧”
“受四白所托,給伯父帶了一封信”
人家落榜,李二黑也不好說什麼。連忙把金山拉進屋裡:
“來,咱們進屋說!”
金山是兒子好友,李二黑便沒讓女兒回避。讓二花奉上熱茶,又把信遞給三花:
“閨女,看看信裡說什麼了?”
三花撕開信封一看,頓時吃了一驚。裡頭除了一張信紙,竟然還有另外兩封信。
三花摸不著頭腦,展開信紙一看頓時驚訝的合不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