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杜家屯村民,吃了李家一冬天的粥,人家有事相求,誰能說個不字?
“二黑叔,有什麼事您儘管吩咐!”
“要是打個磕絆,我王二孩就不夠兩撇…”
王二孩一開口,另外差點餓死的幾家紛紛附和。其他鄉親自然不會反對,紛紛表示會全力以赴。
看著麵前人頭湧動,清一色的踴躍支持,李二黑露出滿意的笑容:
“各位鄉親,眼瞅著要春耕了,不知大家可備好了種子?”
一提到種子,人群中嘈雜聲戛然而止。有人自嘲道:
“嗨,沒有二哥施粥,我人都餓死了,哪還有一粒穀子做種子啊…”
人群中頓時一片哄笑,因為這種情況不在少數,起碼三分之一的既沒有種子也沒有錢。
李二黑嗬嗬一笑:
“不少鄉親都知道,去年我家種了番麥。不瞞諸位,去年收成一般,每畝才得一石…”
眾人頓時一片嘩然,去年廣寧大旱,最好的水澆地都沒得一石穀子。你收一石玉米還嫌少?
有人頓時表示不信:
“二黑哥,你不是和我們吹牛吧?”
立刻就有幾個鄰居幫腔道:
“彆瞎說,二黑哥秋收時我看到了,金黃的玉米棒子拉了十多車”
這事瞞不了人,村裡不少人都看到過,紛紛出來佐證。
這下倒把質疑的人弄糊塗了:
“二黑哥,你不是說有事麼,咋又扯種子又說玉米的?”
李二黑嗬嗬一笑:
“說的就是這件事,既然不少鄉親春耕沒有種子,我可以借一些給大家!”
眾人聞言一片嘩然:
“真的?二黑哥願意借我們種子?”
李二黑鄭重點頭:
“當然是真的。不過有一點我要說在前頭,我家玉米多穀子少,每戶五鬥玉米配一鬥穀子…”
村民們頓時傻眼。彆看都說玉米產量多高,問題是這玩意誰都沒種過,去年高產沒準今年就絕收了。
然而不借的話,到時候田地撂荒,就變成惡性循環了。
所以在短暫的猶豫後,村裡最窮的一批人,果斷開口朝李二黑借取種子。
“二黑叔,這種子我王二孩借了…”
“二哥,我孫老三也借一份…”
這種子也不是白借。雙方約定,不論玉米還是穀子,一律借一還二。
李四白之所以搞這一手,是因為六花回報的玉米產量,和他的期望相去甚遠。
仔細回想後才記起來,後世高產的是雜交品種,這時代根本沒有。隻能先擴大生產,然後想辦法擇優培育。
然而隻靠自家,很難快速獲取大量玉米。這才另辟蹊徑,借助老鄉們的力量。
這個條件不好不壞,對那些生死邊緣的村民來說,卻無異於雪中送炭。一個個對李家感恩戴德。
李長遠拿出紙筆,將借種之人一一登記。攏共三十多戶,其他人都是留有種子,不肯冒這個風險的。
李二黑也不強求,登記完畢立刻掀鍋放粥。
村民們頓時鬆了口氣,心中暗罵自己小心眼,還以為不借種就不給飯吃呢,合著李家根本沒當回事。
其實李四白太當回事了。他是真想把玉米推廣起來。奈何他要在家鄉刷聲望,以勢壓人就得不償失了。
十餘日後,遼東大地回春。杜家屯春耕開始。
李家如今威望如日中天,不等開口村民們就主動幫工,幾乎一日之間就幫李家把地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