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水力加持,鼓風機頓時風量大增。反射爐內火仗風勢,溫度一路爬高超過同時代所有熔爐,輕易的將報廢兵器融為鐵水。
出水口前,鐵匠們早備好澆包也就是坩堝,頂著高溫接滿鐵水,一鍋一鍋運到一旁,登上高台倒入轉爐中。
眾人在空爐中已演練多次。鐵水一入爐,立刻有人驅動黃牛拉動絞盤,帶動爐子罐車般轉動起來。
爐底有銅管鏈接風箱,源源不斷的吹入空氣。罐內赤紅鐵水翻滾,進行著劇烈的化學反應。
說實話李四白對此不甚了了。倒是爺爺老爹和李鐵這些人,隻看了一次模型,立刻就明白其中原理。更無師自通的知道了如何使用。
所以如今完全不用李四白指導,一群鐵匠就興致勃勃的實驗起沒完。
期間李鐵爬上高台,用長柄鐵勺往罐內添加石灰。
李四白看的好奇:
“爹,李鐵這是乾嘛呢?”
李二黑嗬嗬一笑:
“這是造渣呢,清除鐵水裡的雜質…”
說著忽然反應過來,驚訝的看向兒子:
“你不知道,這不是你設計的麼?”
李四白訕訕一笑:
“我哪懂啊,古書上就是這麼畫的…”
李二黑恍然大悟:
“看我這記性,是書上寫的…”
一群人上上下下,有人轉爐有人又有人往裡加入碳粉。
也就兩刻鐘的工夫,一個工匠驅動黃牛拉動鐵鏈,爐罐頓時朝一側傾斜。
李四白隻覺一陣熱風撲麵。一陣心驚膽戰中,眼前赤紅的鋼水傾瀉而下。倒入下的鋼水包中。
一陣火花四濺,終於無事發生。李四白終於鬆了口氣。這樣簡陋的環境,煉鋼和玩命差不多。
地上早擺滿了沙模。一個坩堝灌滿,立刻有兩個鐵匠用鐵鉗抬起,將鋼水灌入其中。
片刻之後,兩千多斤鋼水,便在沙模內凝固成一塊塊金屬錠。
此時正值中午,眾人便先趕去食堂吃飯。吃飽喝足回到轉爐旁,眾人一臉興奮的圍了上去。
隻見李老黑從腰間拔出一柄尖頭小錘,照著金屬錠輕砸下去。
隻聽鏗的一聲金鐵交鳴,清脆響亮餘音嫋嫋,隻在其上留下一道淡淡印痕。
眾位工匠麵麵相覷,忽然間歡呼起來:
“成了!”
“真的是鋼!”
雖然大明朝早就能煉鋼。鐵匠們也都懂得其中的原理,卻苦於無法實現。一直都是采用炒鋼、灌鋼類的間間接方法獲取鋼材,效率極其低下。
直到李四白拿出反射爐和轉爐模型,眾鐵匠那叫一個激動。
一個提高爐溫直出鐵水,一個自動炒鐵成鋼。正是他們一直追求的終極答案。
不過之前還隻是理論,此時鋼水凝固硬度足夠,李老黑一錘定音。
轉爐裡頭出來的,真的是鋼!
而且一爐輕鬆數千乃至上萬斤!比起蘇鋼法一次幾百斤,產量效率不知強了多少!
工匠們歡天喜地,然而還有一個更激動的人就是李四白。搶過爺爺的小錘梆梆就是一通亂敲!
毫不誇張的說,這兩個爐子,重要性僅次於搞到玉米土豆!
這幾年他窩窩囊囊因為啥,不就是手裡沒鋼氣不壯麼!
滿腦子的神兵利器,結果做個燧發槍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