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裴硯繼續說,“我們去鎮衛生所,請醫生講講現在城裡人常見的健康困擾。睡眠差、焦慮、疲勞,這些都不是病,但會影響生活。我們要知道茶能在哪一步幫上忙。”
沈知意補充:“我們的茶不治病。但它可以讓人心靜下來。就像‘桂語茶’能讓人心結鬆開一樣。現在的問題是,怎麼讓這種作用更穩定,更適合現代人的節奏。”
有人問:“那老祖宗的手藝呢?會不會丟?”
沈知意看著他。“不會。炒茶的火候、揉撚的力道、晾曬的時間,這些都不會改。我們要加的東西,是在這之後。”
“比如?”那人追問。
“比如衝泡建議。”她說,“以前我們隻說‘熱水衝泡,靜心飲用’。現在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狀態,給出不同的水溫、時間、飲用量。這不是用機器控製人,而是讓人更好地使用茶。”
又有人問:“那包裝呢?也要改成帶芯片的那種?”
裴硯搖頭。“不改。我們的包裝還是紙盒麻繩。但附頁可以增加圖標,讓人一看就懂。比如畫個月亮代表安神,太陽代表提神。簡單清楚。”
討論慢慢熱了起來。
有人提出擔心:“萬一學了一圈,發現根本沒法用怎麼辦?”
沈知意說:“那就停下來。但我們至少試過了。比起彆人說什麼我們就信,不如自己看過、聽過、想過。”
裴硯在黑板上寫下:“第一周學習安排”。下麵是具體時間和內容。
“明天九點,書坊見。”他寫完最後一行,放下粉筆。
眾人起身,三三兩兩往外走。有人邊走邊討論剛才的內容,有人沉默地收拾自己的包。
小林留下來幫忙擦黑板。他一邊擦一邊回頭看沈知意。“老師,那個初判表……要怎麼寫?”
“先列問題。”她說,“比如:這項技術解決什麼需求?是否依賴設備?是否違背自然?能不能和手工製茶結合?你想到什麼就記下來。”
小林用力點頭。“我今晚就開始。”
沈知意看著他跑出門,背影穿過曬穀場,消失在村道拐角。
她轉身看向裴硯。他正在收資料,動作很慢。
“你覺得他們能跟上嗎?”她問。
“有人快,有人慢。”他說,“但隻要願意學,就有路。”
她點點頭。
裴硯把本子重新放進布包。“明天見。”
她接過布包,抱在懷裡。陽光已經移到院子中央,曬穀場的地麵發白。阿斑不知什麼時候來了,蹲在門檻上,尾巴輕輕一甩。
風吹過桂花樹,枝葉晃了一下。
沈知意站在原地沒動。她看著黑板上還沒擦乾淨的字跡:“明日九點,書坊見”。
粉筆灰在陽光裡浮著,像細小的塵粒。
喜歡茶中往事,筆下姻緣請大家收藏:()茶中往事,筆下姻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