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盯著那份清單。“這些……真的能用?”
“可以試試。”裴硯說,“但我們得換思路。不是讓茶適應科技,是讓科技服務於茶。”
沈知意點頭。“就像‘桂語茶’本身就有安撫人心的作用。我們隻是想辦法讓它更穩定,更適合不同的人。”
她翻開自己的本子,寫下一行字:以茶載技,非以技覆茶。
小林看著那句話,慢慢坐了下來。
“我還以為……”他低聲說,“我們是要做跟他們一樣的東西。”
“不是。”沈知意說,“我們要做的,是彆人沒有的。”
她指向窗外的桂花樹。“那壺茶還在那兒。明天早上,我去看看有沒有回甘。”
裴硯收起清單。“明天我再去趟圖書館。找些老藥典。古代講‘藥食同源’,有些方法,可能早就回答了我們現在的問題。”
小林站起來,抱緊本子。“我今晚回去,重新整理筆記。”
他走到門口,又停下。“老師,您之前說‘我們至少試過了’。我現在……還不敢說不怕失敗。但我願意繼續記,繼續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門關上。
屋裡隻剩兩人。阿斑跳上桌子,用頭蹭了蹭沈知意的手。
她摸了摸貓背,打開木箱,將剛寫完的那頁紙輕輕蓋在上麵。
“等天亮。”她說。
裴硯提起燈籠,站起身。“我走了。”
他走出院子,燈籠的光在石板路上晃。風吹過來,火苗偏了一下,又穩住。
沈知意吹熄油燈。屋裡暗了。隻有月光從窗縫漏進來,照在木箱一角。
她沒睡。坐在桌前,聽風聲穿過樹梢。
第二天清晨五點,她起身推開屋門。
桂花樹下的陶壺還在。她取下蓋子,倒出一點茶湯,含在口中。
有回甘。很淡,但確實存在。
她拎起壺,走向灶台。
水燒開後,她取出新一批茶葉,開始炒製。火候比平時慢半拍,翻炒的動作更輕。
炒完,她稱出一份,放入小布袋,係好。
裴硯到的時候,她正把布袋放進一個麻繩捆紮的盒子裡。
“昨晚我想了很久。”她說,“科技不該是加法。它應該是……一種提醒。”
裴硯接過盒子。“比如?”
“比如什麼時候該喝,喝多少,用什麼水溫。”她說,“不是機器告訴我們怎麼做,是我們通過科技了解自己,然後選擇適合的方式喝茶。”
裴硯點頭。“就像說明書上的圖標。月亮代表安神,太陽代表提神。”
“對。”她說,“簡單,但有用。”
小林來得稍晚。他走進院子,看見兩人站在石台前,中間放著那個盒子。
“這是……?”
“新方案的第一泡茶。”沈知意說,“不加傳感器,不聯網,不用app。但它會告訴你,你現在需要安靜。”
小林伸手想拿盒子。
裴硯攔了一下。“等等。”
他從懷裡掏出一張紙。是昨晚寫的計劃表。第三項寫著:測試飲用反饋記錄表。
“我們得記下每一杯的變化。”他說,“誰喝的,什麼狀態,喝了之後感覺如何。”
小林看著那張紙,又看向盒子。
他的手停在半空。
喜歡茶中往事,筆下姻緣請大家收藏:()茶中往事,筆下姻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