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漸漸熱起來。有人說擔心太複雜,有人覺得這個方向有意思。有人提出要不要加聲音提示,有人反對說太吵。
沈知意一直聽著。
等大家說得差不多了,她合上黑板夾。
“我們現在有兩個問題。”她說,“一是怎麼做,二是為什麼做。我想先解決第二個。”
她走出東棚,眾人跟了出來。
桂花樹在院子裡靜靜立著。陽光照在葉子上,反出一點光。她打開木箱,取出那本舊冊子。
手稿攤開。墨跡緩緩浮現。
一行字慢慢清晰:“以古法為根,借新技生枝。”
所有人都看著。
沈知意合上冊子,輕聲說:“我們不是要做機器泡的茶。是讓人更懂茶,也讓茶更懂人。”
裴硯站到她身邊。“我建議,圍繞‘情緒共鳴’建立一個模型。”他說,“第一層,感知——用輕量設備采集呼吸或體態信號。第二層,響應——根據數據調整水溫、時間、節奏。第三層,回溯——記錄每次衝泡的數據,形成個人飲茶檔案。”
他頓了頓。“不強製使用,願意試的人自己選。核心還是手工炒製的桂語茶,隻是多了一種衝泡方式。”
沒人反對。
有人問:“那包裝呢?說明書怎麼寫?”
“先不做。”沈知意說,“我們現在隻定方向。下一步才是細化。”
小林低頭看著自己的本子。他把剛才說的話重新寫了一遍,字比之前工整。
會議結束時,太陽已經偏西。
沈知意回到祖屋,坐在案前。她拿出新本子,開始寫今天的事。阿斑跳上桌子,蜷在硯台旁邊。尾巴輕輕掃過紙角。
她寫完最後一行,聽見門外有腳步聲。
裴硯進來,把一份整理好的提綱放在桌上。上麵寫著“三層研發模型:感知—響應—回溯”。
他沒多留,轉身走了。
袖中的藥包微微發沉,但他走得很穩。
小林回家的路上,一直在想自己說的話。他走過村口石橋,停下腳步。
橋下水流平穩。
他對著水麵低聲說了句:“我還能行。”
沈知意吹滅油燈,起身關窗。月光照在桂花樹上,枝影落在地上。
她看見阿斑還在桌上睡著。
她輕輕拉過毯子,蓋住老貓。
門廊外,一片葉子從枝頭鬆開,向下飄落。
它擦過窗框,落在門檻邊。
喜歡茶中往事,筆下姻緣請大家收藏:()茶中往事,筆下姻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