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亮,東棚的鐵皮門還關著。沈知意走到門前,從布包裡取出一張紙,貼在門內側。紙上寫著:“試驗有失,初心不廢。”字跡清晰,墨色沉穩。
她轉身走向茶灶,打開火。水壺放上,等水開。她拿出昨夜炒的茶,裝進密封罐。茶葉表麵浮著細紋,像是呼吸留下的痕跡。
不多時,裴硯來了。他站在門口看了眼那張紙,沒說話,走進來把一本舊書放在桌上。書封泛黃,寫著《茶具考略》四個字。小林隨後也到,手裡拿著圖紙,臉色有些疲憊。
沈知意倒了三杯茶。茶湯清亮,香氣慢慢散出來。她把杯子推到兩人麵前。
“喝吧。”她說。
小林低頭看著茶,沒動。裴硯端起杯子,輕輕吹了口氣。
“我們不是要做一台機器泡茶。”沈知意開口,“是要讓茶更懂人心。”
小林抬起頭。
“昨天的事不是你的錯。”她說,“是我們都想快一點。可茶等不得急事。”
小林的手指動了動。他想起昨晚翻來覆去睡不著,腦子裡全是那杯發黑的茶湯。他以為自己搞砸了一切。
“材料不對。”裴硯說,“不是技術不行。”
他翻開帶來的書,翻到一頁,指著一段話:“陶為土精,火煉而神藏,不奪茶味,反助其韻。”
沈知意接過書,看了一會兒。她問:“有沒有可能用全陶瓷做傳感器載體?”
“可以。”裴硯說,“高溫燒製,無釉,不含金屬離子。不會破壞多酚。”
小林眼睛亮了一下,又暗下去。“結構太複雜,陶瓷難成型。”
“先做最小模型。”沈知意說,“隻保留呼吸感應和水溫聯動。其他功能都去掉。”
小林點頭。他拿出筆,在圖紙上劃掉幾處零件。畫了幾條新線。
“外殼用瓷,內部走陶瓷電路。”他說,“加熱層換成石英管,隔離金屬。”
沈知意看著他的草圖。線條還不完整,但方向清楚。
“試一次。”她說,“小樣測試,不進整泡流程。”
小林應下。他收好圖紙,說回去改。
裴硯起身要走。臨出門前,他留下一句話:“彆急著趕路,先把腳站穩。”
沈知意回到祖屋。阿斑趴在案邊,尾巴垂著。她坐下來,鋪紙磨墨。
桂花樹在窗外靜立。風吹過,一片葉子落在窗台上。她沒去撿,提筆開始寫。
標題是《陶語初探》。
寫到一半,墨跡未乾,她停下。手稿上的字忽然變深,像被什麼力量喚醒。原本空白的下半頁,浮現出幾行小字:
“器以載心,物因人活。形可塑,性可養,唯誠不可偽。”
她盯著那幾行字,很久沒動。阿斑抬了抬頭,蹭了蹭她的手腕。
第二天清晨,她炒製新一批茶葉。火候控製得極細,每一片葉都翻轉均勻。茶葉出鍋後,她攤開一看——葉麵紋路不再是簡單的波浪線,而是細密如脈絡的網狀結構,像某種共振留下的印記。
她把茶葉放進密封罐,帶到東棚。
小林已經在裡麵。他一夜沒睡,眼睛發紅,手裡捏著一張新圖紙。看到沈知意進來,他把圖紙遞過去。
“全陶瓷傳感結構。”他說,“外殼分三層,內層導熱,中層絕緣,外層保護。全部用低溫共燒陶瓷工藝。”
沈知意接過圖紙,仔細看。結構比之前簡潔,關鍵部位做了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