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遞員在知青點外一聲嘹亮的:
“蘇婉寧,蓋章!”
打破了晌午的寧靜。
是一個厚厚的牛皮紙信封。
信封上的字跡,清瘦峻拔,力透紙背,帶著曆經歲月洗禮而不折的風骨——是姥姥的字!
蘇婉寧的心猛地一跳,雙手在粗布褲子上擦了擦,才鄭重地接過。信封入手微沉,仿佛承載著千鈞重量。
她幾乎是跑回了宿舍,尋了個無人的角落,背對著喧鬨的世界,小心翼翼地拆開。
裡麵是厚厚一遝信紙,最上麵還有一個小一些的、用軟紙仔細包裹的東西。
她深吸一口氣,展開了姥姥的信。
“寧兒,見字如麵。
汝信已至,展信反複,閱之再三。字裡行間,吾欣慰亦心酸。
欣慰者,吾家寧兒似一夜長大,稚氣褪儘,目光已及遠方;心酸者,成長之代價,必是獨自咽下之苦楚,姥姥恨不能以身代之。”
開篇寥寥數語,蘇婉寧的視線便瞬間模糊了。
姥姥什麼都懂。
她以為自己掩飾得很好,那份曆經世事的通透,卻早已穿透紙背,洞察了她重生靈魂下的所有震動與艱辛。
“汝提及太姥爺殘墨,提及我整理數據之舊事,提及汝母繪製藍圖之專注……寧兒,你能看到這些,姥姥心甚慰之。
周家與蘇家,所求從非顯赫聲名,乃是‘傳承’二字。太姥爺殉道於烽火,是為傳承科學之火種;汝母埋首於案牘,是為傳承勘探山河之誌;即便姥姥我,一生執教,所傳亦是文明與風骨。
此傳承,非是枷鎖,責令你必須成就何等偉業;而是根基,是血脈裡流淌的、讓你在任何境地都能挺直脊梁的不屈之力。
你能於北地自省,能於勞作艱辛中重拾書本,此舉本身,便已不負傳承。無論高考成與不成,汝已尋回根本,姥姥為你驕傲。”
看到這裡,蘇婉寧的淚水終於無聲滑落,滴在信紙上,暈開一小片濕潤的墨跡。
那壓在心頭的、因家族榮耀而生的沉重愧疚,仿佛被姥姥溫柔而有力的話語悄然化解,轉化為一種更為堅實、更為溫暖的力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汝母閱信後,沉默良久。次日,我見她從箱底重新取出了那隻木匣,對著那塊‘藍金石’出神了半日。你之言,如投石入湖,已在她心中泛起漣漪。她之道路,需其自行悟得,勿需過於憂心。”
母親的心結,非一日可解。但姥姥帶來的消息,已是最好的開端。
“另,汝信中提到溫習數理,所需甚切。隨信附上你太姥爺手書《格物拾遺》殘卷影印副本數頁,及我與你母親連夜整理抄錄的一些數理筆記與習題。
江南大學圖書館近日清理舊藏,我借機尋得些許,或於你有益。知識無界,盼你如饑似渴,但亦需謹記,張弛有度,身體為要。”
蘇婉寧連忙展開那個軟紙包。裡麵是十幾頁泛黃脆弱的紙張影印件,上麵是太姥爺流暢而嚴謹的筆跡,皆是關於物理現象的思考與推演。
另外還有厚厚一疊嶄新的稿紙,上麵是母親清秀而精準的筆跡,抄錄著公式、定理以及典型的例題解析!
這不僅僅是複習資料,這是跨越時空、凝聚著三代人心血的饋贈!
信的結尾,姥姥的筆跡愈發沉穩:
“北地艱苦,望你添衣飽暖,善自珍攝。前路漫漫,無論荊棘亦或坦途,記得回首,江南老家,燈燭長明,永為你留。
姥姥:周懷玉字”
蘇婉寧將信紙和那些珍貴的資料緊緊抱在胸前,仿佛能感受到來自江南的溫暖與力量。
她心中燃起了一團永不熄滅的火。
這團火,由她重生的意誌點燃,被姥姥的信悉心守護,被家族的傳承注入不竭的燃料。
她知道,她不再是孤身奮戰。
她的高考之路,從此連接上了一段波瀾壯闊的家族史詩。
而她,必將在這史詩中,寫下屬於蘇婉寧的、無愧於心的嶄新篇章。
喜歡征途與山河請大家收藏:()征途與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