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證、單位介紹信、街道證明,缺一不可。”
輪到他們時,顧淮將整疊材料遞進窗口。工作人員翻看著那張蓋了五個紅章的介紹信,又反複核對蘇婉寧的學生證,眉頭越皺越緊:
“學生借閱專業資料,按規定還需要導師簽字……”
“李科長在嗎?”
顧淮忽然開口,聲音平穩。
“麻煩轉告,十八團三連的顧淮找他。”
工作人員怔了怔,急忙起身往裡走。不多時,一位戴眼鏡的中年人快步迎出,熱情地握住顧淮的手:
“顧連長!上次演習多虧你們技術支援!”
李科長的目光隨即落在他身旁的蘇婉寧身上。
“這位是……”
“幫朋友辦借閱證。”
顧淮側身讓出位置,語氣自然。
“她在江南大學讀書,需要查閱專業資料做課題。”
“江南大學?”
李科長推了推眼鏡,露出親切的笑容。
“那是我母校啊!同學是哪個專業的?”
蘇婉寧輕聲答道:
“精密儀器與機械。”
李科長聞言一怔,隨即笑得更深了:
“這真是巧了。”
他想起家中老爺子,每每提起這個專業時驕傲的神情,轉身對工作人員鄭重交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給這位同學辦理專家級借閱證,所有庫區全部開放。”
見工作人員還有些猶豫,李科長又補充道:
“這是李秉誠教授重點發展的專業,我們要全力支持學生的科研需求。”
當他們拿著嶄新的證件穿過長廊時,蘇婉寧忍不住輕聲問:
“這樣……會不會太麻煩你了?”
“知識本該為需要的人敞開大門。”
顧淮推開閱覽室厚重的木門,陽光透過彩玻璃窗,在他肩頭投下溫暖的光暈。
“況且——”
他轉頭看她,目光篤定。
“你確實在做的,正是值得被支持的研究。”
蘇婉寧按照索引找到工程類書架,在積著薄塵的角落裡,發現了一整排牛皮紙封麵的《中國航空》合訂本。
當她小心翼翼地抽出1937年那卷時,一張泛黃的借書卡從書頁間飄落。
顧淮俯身拾起,目光掃過借閱記錄:
“這些舊期刊,看來很久沒人翻閱了。”
蘇婉寧接過借書卡,目光落在第三個名字上時,呼吸微微一滯——
周敬之。
太姥爺的名字!
她強抑住心頭的悸動,裝作若無其事地翻開書頁。
當翻到機載雷達相關章節時,她一眼就認出了頁邊那些熟悉的字跡。關於“諧振腔精度”的鉛筆批注,筆鋒走勢與她木箱裡那些手稿如出一轍。
“你看這裡。”
她不動聲色地將書頁轉向顧淮
“好像有前人留下的筆記。”
他俯身細看,袖口不經意擦過她的手背。溫熱的觸感讓她指尖微顫,卻聽他低沉的聲音在耳畔響起:
“很專業的批注。看來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人在這個領域深耕了。”
陽光從高窗灑落,為泛黃的書頁鍍上一層金邊。
那些跨越時空的智慧,此刻正以這種奇妙的方式,將兩代人的理想緊緊相連。
喜歡征途與山河請大家收藏:()征途與山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