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風裹挾著鬆香的氣味撲麵而來,烙鐵尖端在電路板上精準遊走,留下一片片銀亮的焊點。
阿輝頭也不抬,嘴裡叼著一根沒點燃的煙,含糊不清地吐槽:“林楓,我算服了你。彆人上熱搜是靠才藝或打架,你們404是靠變著法兒折騰宿管,現在都開始自己搞研發了?”
林楓倚在工作台邊,目光卻死死盯著那個被開膛破肚的智能插座,看著阿輝將新的芯片和傳感器一點點植入進去。
他笑了笑,遞過去一瓶冰鎮可樂:“這不是折騰,是技術自救。王姨的查寢方式太原始,我們給她升個級。”
“升級?”阿輝嗤笑一聲,終於焊完最後一腳,拿起插座外殼準備合上,“你這是要革了她的命。”他話雖這麼說,手上的活卻沒停。
旁邊,他喊來的兩個電科院同學已經根據他的草圖,在電腦上搭建起了一個開源項目的基本框架。
“喏,按你說的,功率實時監控,峰值預警,超載自動斷電,數據還能本地上傳。以後誰用違規電器,不用王姨跑斷腿,後台看一眼數據就清清楚楚。”
阿輝把成品遞給林楓,又指了指屏幕:“我們把設計開源了,要是反響好,其他寢室也能自己做。如果每個寢室都能實現用電自管,那套靠突擊檢查來嚇唬人的老辦法,也就該進曆史垃圾堆了。”
林楓接過那個沉甸甸的插座原型,入手微涼。
他看著電腦屏幕上那張複雜的電路設計圖,上麵密密麻麻的節點和線路,像一張鋪向未來的網。
一個念頭如閃電般擊中了他:這不僅僅是一個寢室的自救,這可以成為一個改變整個校園管理模式的契機。
這事,能做大。
回到寢室,林楓立刻召集了所有人。
當他把那個改裝插座和阿輝的開源構想擺在桌上時,陳默的眼睛裡幾乎要放出光來,而小陸則瞬間領悟了林楓的意圖。
“技術是骨架,我們還需要血肉和靈魂。”林楓指尖敲著桌麵,“我們需要一套規則,一套讓所有人都信服,連李主任都無法拒絕的規則。”
小陸的筆已經懸在筆記本上,鏡片後的雙眼閃爍著興奮:“我來起草!就叫《文明住宿倡議書》。”他幾乎是脫口而出,“第一,設立學生用電監督員,由各樓層寢室長輪值,實現自我監督。第二,建立違規申訴與聽證通道,不能再是王姨一個人說了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推廣智能安全設備,建議學校設立補貼計劃,鼓勵技術創新!”
“這已經不是維權了,”小陸激動地抬起頭,聲音都有些顫抖,“這是一場學生自治的社會實驗!”
計劃立刻分工執行。
小陸負責將倡議書的條款打磨得滴水不漏,林楓則負責整體策略。
趙子軒的任務最特彆,他要用他那套無往不利的社交牛逼症,把嚴肅的倡議包裝成病毒式的口號。
他很快就想出了宣傳語:“你的心跳歸我管,你的插座我來護。同學,簽個名,給我們的愛情和電器上一道雙重保險。”土味十足,卻意外地有效。
張野則成了最勤奮的“地推”,每天抱著聯署簽名板蹲守在宿舍樓下的公告欄,見人就湊上去,用他最誠懇的眼神問:“同學,你願意為自己房間的安全和自由,投上一票嗎?”
星星之火,迅速燎原。短短兩天,簽名就彙集了半棟樓的寢室長。
然而,動靜鬨得太大,終究傳到了王姨的耳朵裡。
她黑著臉,連門都沒敲就闖進了404,手裡捏著一張趙子軒散發的宣傳單,氣得發抖:“聯名信?你們想乾什麼?造反嗎?我告訴你們,彆把小事鬨大,我上麵有人盯著,你們這是在給我上眼藥!”
寢室裡的氣氛瞬間凝固。
林楓卻異常平靜,他站起身,直視著王姨的眼睛,緩緩開口:“王姨,我們不是在給您上眼藥。我們是在解決問題。您不妨想一想,您怕的,到底是學生用電出安全事故,還是怕因為管不住我們,自己丟了年底的評優?”
這句話像一根針,精準地刺破了王姨層層包裹的怒火。
她整個人都愣住了,嘴唇翕動了幾下,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是啊,她每天提心吊膽,沒收了無數電器,換來的不是安全感,而是學生們變本加厲的“遊擊戰”,和上級領導“管理方式有待改進”的敲打。
王姨最終什麼也沒說,轉身摔門而去。
當天晚上,一個出人意料的場景發生了。
監控死角裡,王姨悄悄打開了她儲藏室的櫃子,將那台被沒收的,屬於陳默的寶貝主機搬了出來。
她用袖子仔細擦去上麵的灰塵,眼神複雜,最終又輕歎一口氣,把它放了回去。
這一幕,恰好被算準了時間的林楓用手機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