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仿佛凝固成了實體,壓在每個人的胸口。
林楓的指尖在鍵盤上懸停了足足半分鐘,才終於敲下回車,將“螢火協議”的全部源代碼推送到了全球最大的開源社區github上。
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共享,更是一場豪賭,賭的是人性中那份微弱但從未熄滅的善意。
四十八小時,像一個世紀般漫長。
機房裡的空氣混雜著咖啡、能量飲料和汗水的味道。
趙子軒的眼球布滿血絲,死死盯著屏幕上那個不斷攀升的數字。
github的星標star)數,一個代表著開發者認可度的虛擬符號,此刻卻成了他們唯一的救命稻草。
“破千了!”張野的聲音嘶啞,卻帶著一絲顫抖的興奮。
“三千!”
“七千!”
當數字跳過一萬的那個瞬間,整個機房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
這不僅僅是一萬個星標,這是一萬份來自全球陌生人的信任投票。
然而,真正讓林楓感到震撼的,是後台地圖上那些陸續亮起的、代表著新節點的綠色光點。
它們像黑夜裡被逐一點燃的螢火,從國內頂尖高校的實驗室,到某個社區的公共圖書館,甚至跨越重洋,在海外華人的服務器上閃爍。
每一個光點背後,都是一個素未謀麵的人,自發地貢獻出自己的計算資源,搭建起一個又一個去中心化的信號站。
兩天時間,二百一十七個新節點,構成了一張跨越國界的守護之網。
淩晨三點,林楓的郵箱收到一份提交申請,是“螢火協議”的第一個優化補丁。
提交者的id叫“阿凱”。
林楓點開他的個人主頁,看到了一行簡介。
“我延畢那年,靠著404信號站找到了線上的心理援助,是你們把我從懸崖邊拉了回來。現在,我用代碼還債。”
林楓一言不發,將這份補丁合並進主乾代碼,然後在項目主頁最顯眼的位置發布了一條公告,置頂了阿凱的id和那段話。
公告的最後,他隻寫了一句:“這裡沒有創始人,隻有共建者。”
螢火燎原之勢,也驚動了潛伏的獵食者。
趙子軒的私人手機響了,一個陌生的號碼。
對方自稱是青禾資本的代表,語氣溫和而專業,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一個“合作升級”方案。
“趙先生,我們非常欣賞404團隊的情懷和執行力,”電話那頭的聲音彬彬有禮,“我們願意提供一筆可觀的資金,幫助你們進行品牌化運營。404這個名字可以保留,但日常管理由我們的專業團隊接手。我們承諾,絕不將孩子們的求助故事商業化。”
趙子軒沒有立即回應,他隻是默默按下了手機的錄音鍵,然後平靜地反問:“聽起來很有誠意。那麼,能不能請您解釋一下,為什麼在聯係我之前,貴公司已經搶注了404公益相關的十幾個域名,並且通過渠道投訴,下架了我們發布在各大平台上的所有視頻?”
電話那頭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隻有微弱的電流聲在傳遞著尷尬。
良久,那個聲音才再次響起,褪去了所有偽裝,隻剩下冰冷的坦誠:“資本需要控製敘事。”
“我明白了。”趙子軒掛斷電話,沒有絲毫猶豫。
他將這段完整的錄音上傳到了404的官方賬號,沒有添加任何煽動性的評論,隻是將視頻標題定為《他們說,善意需要管理》。
視頻發布後不到一小時,評論區和彈幕瞬間被淹沒。
一條被頂到最高的評論寫道:“我們不需要被管理,隻需要被相信。”
這場小小的勝利,讓團隊更加清醒。
他們麵對的不是一個具體的敵人,而是一種無孔不入的商業邏輯。
林楓召集所有人,連夜製定了一份不可動搖的章程——《404公約》。
公約隻有四條,卻字字千鈞:永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品牌收購;永不以任何理由售賣用戶數據;所有核心技術必須開源共享;所有重大決策,由“捐贈者、受助者、誌願者”三方代表投票決定。
林楓找來一塊報廢的服務器硬盤盤片,用激光雕刻機將這四條公約深深地刻在鏡亮的金屬表麵。
他用一根金屬鏈將其懸掛在機房的正中央,盤片在燈光下反射出冰冷而堅定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