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趙子軒啟動了覆蓋全國的網絡。
他聯係了當初所有響應過“投影星星”行動的福利機構、誌願者團體,發起了一項名為“微光檔案”的共建計劃。
他請求每家機構,上傳至少十名他們認為“最特殊”、“最難評估”的孩子的非量化成長記錄。
邀請函發出,如同一顆石子投入湖心,激起的卻是滔天巨浪。
七十二小時內,響應如潮水般湧來。
加密服務器的硬盤指示燈瘋狂閃爍,來自全國各地的視頻素材累計達到了四百八十三段,文字檔案更是超過了十萬字。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陳默不眠不休,將這些海量、異構的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用他新編寫的算法進行情感分析和行為建模。
三天後,當林楓、蘇晚晴和團隊所有人圍在陳默的電腦前時,屏幕上呈現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和表格,而是一幅由無數條顏色各異、蜿蜒向上的曲線構成的動態圖譜。
每一條曲線代表一個孩子,每一次微小的波動,都對應著一次哭泣、一個微笑、一次努力。
陳默為這幅圖譜命名為——《看不見的進度條》。
林楓的手指輕輕劃過屏幕,感受著那一道道曲線背後生命的溫度。
他抬起頭,目光灼灼地看著同伴們:“現在,我們不隻是在告訴他們,他們錯了。我們在用事實證明,這個世界上,存在著另一種正確。”
行動進入了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蘇晚晴將團隊數個晝夜的心血,凝練成一份邏輯嚴謹、數據詳實的《關於建立殘障兒童多元評估體係的建議書》,通過特殊渠道,直接遞交到了省教育廳最高負責人的案頭。
附件裡,是“螢火評估係統”的完整原型,以及那幅震撼人心的《看不見的進度條》。
當晚,萬籟俱寂。
蘇晚晴的加密郵箱裡,悄無聲息地滑入了一封匿名郵件。
發件人沒有留下任何信息,隻有短短幾行字:“我是一名基層評估員,每天都在用新係統給孩子們打分。今天看到你們的資料,我一整晚都在想一個問題:如果我的兒子是小星,我還敢不敢在他的檔案上,點下那個‘低潛力’的標簽?”
蘇晚晴的眼眶瞬間濕潤。
她將這封郵件默默打印出來,小心翼翼地折好,夾進了自己留存的那份建議書副本裡。
她望著窗外如星海般的城市燈火,那些光芒璀璨奪目,卻始終照不進那些正在被重新命名、等待被重新定義的孤兒院。
她輕聲對著空氣說:“不是我們有多聰明……隻是他們忘了,每一個冰冷的分數背後,都是一個媽媽舍不得弄丟的孩子。”
話音剛落,她的私人手機突然響了起來,屏幕上顯示的,是一個陌生的、來自省政府辦公廳的內部短號。
蘇晚晴深吸一口氣,按下了接聽鍵。
聽筒裡傳來一個沉穩而公式化的聲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是蘇晚晴同誌嗎?這裡是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您和您的團隊提交的‘建議書’,廳裡已經收悉。經研究決定,需要你們在四十八小時內,派代表前來,進行一次正式的……情況說明。”
喜歡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請大家收藏:()我的室友全是臥龍鳳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