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份更鋒利、更精準的武器,在趙子軒的指尖下迅速成型。
他將李會長在內部會議上那段冰冷無情的錄音,與陳默連夜整理出的數據分析圖表,剪輯成了一部觸目驚心的短片。
視頻的開頭,是李會長那句擲地有聲的“小家的私心要服從大家的秩序”,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畫麵一轉,緊接著切入王姐在采訪中那個被壓抑的、幾近崩潰的哽咽:“我女兒晚上睡覺心跳快了一點,她小聲問我……媽媽,心跳的聲音,算不算擾民?”
強烈的對比宛如一把淬了冰的利刃,瞬間刺穿了所有看客的心理防線。
趙子軒為視頻起了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標題——《先進經驗背後的舉報生意》。
視頻發布不到十分鐘,那個曾經曇花一現的話題“誰在教孩子告密”以一種更為狂暴的姿態,再度衝上熱搜榜首,後麵跟著一個猩紅的“爆”字。
評論區不再是簡單的爭論,而是一片壓倒性的憤怒火焰。
然而,林楓的目標遠不止於此。
引爆輿論隻是第一步,他要的是一擊致命,將這套“先進經驗”的製定者和執行者釘在無法翻身的恥辱柱上。
他打開電腦,將那十七起引發爭議的舉報案件的所有公開信息導入自己編寫的程序中。
時間、地點、獎勵發放記錄……一個個數據點在他的屏幕上亮起,像一片散亂的星空。
隨後,他將信衡物業的全社區監控探頭分布圖作為圖層疊加上去。
結果,令人不寒而栗。
一幅“舉報者畫像地圖”清晰地呈現在眼前。
地圖上,所有最終被判定為“有效”並給予獎勵的舉報,無一例外,全部發生在攝像頭的絕對盲區。
它們像一個個被精心計算過的黑洞,恰好避開了所有“天眼”的凝視。
而另一個發現則更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剖開了整個騙局的核心——在所有審核舉報的街道辦乾事中,審核通過率最高、效率最快的鄭乾事,他的家庭住址,恰好就位於“守望聯盟”積分兌換點直線距離五百米的範圍內。
林楓的指尖在冰冷的鍵盤上敲下最後一行字,將這張信息量巨大的地圖打包,發往了市紀委的公開信箱。
郵件的末尾,他隻附上了一句冷靜而鋒利的話:“建議查查,是誰在黑暗裡數錢。”
與此同時,張野的行動也在社區裡掀起了另一場風暴,一場更貼近人心、更具溫度的風暴。
她發動了“媽媽護衛隊”的所有成員,聯合了市集裡那些同樣對“守望聯盟”積怨已久的攤主們。
他們沒有去網上唇槍舌戰,而是用最原始的方式——手繪海報,貼滿了社區的每一個公告欄、每一麵允許張貼的牆壁。
海報的設計簡單卻震撼。
左邊,是小慧在鏡頭前低著頭、眼神躲閃地念著舉報稿的照片,那張照片被刻意放大,孩子的無助與茫然清晰可見。
右邊,則是小慧五歲時畫的一幅蠟筆畫,畫上歪歪扭扭地寫著“媽媽是超人”,畫裡一個笑得燦爛的小女孩被爸爸媽媽牽著手,陽光明媚。
兩張照片中間,用最粗的記號筆寫著一行錐心的大字:“我們不怕壞人,隻怕孩子學會出賣愛。”
海報前,人潮湧動。
許多路過的居民停下了腳步,一開始是好奇,接著是沉默,最後是眼圈泛紅。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奶奶看著海報,渾濁的眼睛裡淚水滾滾而下。
她顫抖著伸出手,小心翼翼地撕下了一張海報的一角,喃喃自語:“我得帶回家,貼床頭……讓我的孫子看看,什麼才是家……”那一刻,社區裡冰冷的秩序,第一次出現了因人心而融化的裂痕。
夜幕降臨,戰鬥進入了白熱化。
李會長家的樓下,突然聚集了十幾個人。
他們並非來鬨事,每個人都舉著手機,開著直播,用一種戲謔而冰冷的語氣對著屏幕解說。
“家人們,我現在就站在‘先進經驗’推廣代表李會長的家門口!大家看這個陽台,我嚴重懷疑它向外延伸的尺寸超出了一公分!我已經通過‘守望聯盟’提交了舉報,請街道辦的鄭乾事儘快審核!”
“樓上的兄弟,我作證!我昨晚好像聽到他家傳出哀樂,嚴重擾民!舉報了舉報了,坐等積分到賬!”
這群人,正是張野組織的市集成員。
他們的手機賬號,在下午時分就全部綁定了“守望聯盟”係統。
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荒誕戲劇。
404寢室裡,陳默的電腦屏幕上,數據流像瀑布一樣瘋狂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