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全都開始走親戚,王遠去外祖父家。
每家都拿著一隻雞,一條肉,兩斤粉皮,兩包點心,這禮物算是厚重的了。
這半年全家乾勁十足,村子裡麵的人早看出來王大山家不一般,每天下地的人都變少了,都在後院裡麵搗鼓東西,時不時還有沒見過馬車,酒樓的小二來提貨,猜測和酒樓的大人物搭上了關係。
更是有人在集市上看到王大山一家賣東西,正是縣城裡麵風靡起來的粉皮,仔細一算下來,都猜測賺了得有10兩銀子,紛紛眼熱。
提著東西找大伯母,張氏,三嬸幾人紛紛入手打聽,三人都是小媳婦不好意思當眾拒絕,隻能跟著附和,東扯西扯,倒是一點也沒透露出來重要的信息。
幸虧有奶奶陳氏大嗓門一喊,罵道:“乾啥呢,都乾啥呢,都站著不乾活,一副懶熊樣子,不乾活不下地不做飯喝西北風去嗎?誰家能供得起懶婆娘。”
來人聽見這話紛紛不好意思,勉強笑著回應離開,紛紛落荒而逃。
隻不過後院更加戒備了,甚至晚上的時候都得有兩個人看著,四個男人輪流分開在後院住。
王大山提留著一堆東西,張氏抱著三丫,王遠緊緊跟在旁邊,一行人去往張家村。
來到一籬笆小院,就到了張外祖父家。
張氏放下三丫,牽著王遠的手進入。
“爺爺,奶奶,小姑來了。”
“小姑來了,又有好吃的了。”
“遠哥兒也來了。”
還未進到正屋,就圍上來四個小孩,正是大舅母三人生下的小孩。
張氏笑嗬嗬的摸著幾個人腦袋。
王遠從口袋裡麵掏出糖果,一人分了兩顆。
張小麥才兩歲,晃晃悠悠的走到王遠身邊,抱著王遠的腿,流著口水說道:“謝謝遠哥兒。”
王遠掐掐他的臉蛋,無語的說:“叫哥哥知道嗎?我是王遠哥哥。”
外祖父家全都叫王遠的小名遠哥兒,張小麥自然而然就學會也叫遠哥兒了,王遠糾正好幾次,都沒糾正回來。
隻能無奈的想,算了,等到他再大一點再糾正回來。
外祖父聽見王雲他們來了,趕緊出來迎接。
看他們拿的這麼多東西,佯裝生氣:“不用拿這麼多東西,還不如留著都給遠哥兒,三丫吃。”
張氏回道:“這都是我公公交給我們的,每一家都是這些,不算多不算多。”
王遠已經習慣了,每年都這個話術,好像和現代也沒什麼區彆,都在客氣來客氣去。
互相推搡著,王二誌將東西放在桌子上。
大舅母在旁邊一看都是肉,臉上笑容滿麵,高興地拿過東西,笑嗬嗬說道:“還是小妹家有錢,這拿的都是好東西,今天家裡麵的小子可有口福了。”
接著送往廚房。
大舅母這人你隻要拿了東西會給你笑臉看看,沒拿東西進家門,笑都給你笑不出來一下,什麼都表現在臉上,一眼看出來都在想些什麼。
大舅瞪了一眼大舅母,但她可不怵他,給他老張家生了三個兒子,自己還是乾活的一把好手,還不能拿一點小姑子吃的東西嗎?回瞪了他一眼。
王遠看的想憋笑,大舅這人就是個耙耳朵。
王遠一家算是來的早的,王家村距離張家村比較近。
大姨他們一家距離就比較遠了,一來一回得三個小時左右。
等到快11點的時候,大姨他們一家才趕來。
大姨排行老三,張氏排行老五,張氏算是被大姨抱到大的吧,兩人感情深厚,兩人互相嫁的都比較遠,一年才將將見兩次麵。
一見麵,兩人眼眶都紅了,大姨氣質溫柔感性,更是流下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