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張氏攢的18兩銀子,還有舉辦宴席收到的雜七雜八的銀錢,主要是地主富戶給的銀子,大概有12兩銀子。
還有縣衙給的稟錢8兩銀子,王遠手裡掙的3兩銀子。
總共有41兩銀子,足夠這次去明清書院考試的費用。
還得想辦法掙錢,王遠計算著銀錢,心裡麵想著賺錢的方法,可惜沒什麼思路。
次日,大伯娘很快又請媒婆上門,女方那邊勉強同意,可以在縣城租房子住。
王安得到準確的消息,興奮的睡不著覺,對著齊大廚笑成一臉花。
齊大廚看著這張臉就氣不打一處來,好像自己的寶貝女兒被豬拱了一樣。
自從女兒滿13歲之後,他就觀察身邊的半大小夥子,不是那個長得醜就是那個熱長得矮,還有就是家裡麵吵得雞飛狗跳,親兄弟反目成仇等等,都特彆不滿意。
王安這人呢,則是時不時在他眼前晃悠,態度恭敬,端茶倒水,一看就知道肚子裡麵藏著心思,就注意到他這個人。
經過他這兩年的時間,仔細觀察,發現沒有不良癖好,不是在酒樓待著就是回家,那些肮臟的地方也沒有去過,勉強入了他的眼睛。
又經過一年的時間打聽,加上他時不時休沐的時候,去王家村轉悠轉悠,了解到他家裡麵的信息,情況知道的特彆詳細。
弟弟讀書好,年紀小小就是童生,因為全家供著弟弟讀書,銀錢肯定耗費特彆大,但是家裡麵也沒有越過越差,反而越過越好,在縣城甚至買了靠近中央商街的鋪子。
說明弟弟品行良好端正,不是那種考上童生就看不起家裡麵的人,也不會亂花錢,和王安的關係好,以後王安有事情他弟弟也能幫襯幾把。
還有三個妹妹種植半畝菘藍,自己去藥房賣錢,賺的錢也全都是留在自己的手裡麵,經常看著王安領著她們三姐妹去縣城買頭花買吃食,敢和外人說話講價錢,和他的女兒一樣,看著就討人歡喜,家裡麵也沒有重男輕女的現象。
妯娌之間也沒有大的矛盾,相互之間都能說上話。
王家村還有一個年輕的秀才,村長有本事管的好,沒出過一些歪心思的人,村風正。
種種以上,說明這個王家不錯,家風端正和睦,適合過日子的家庭,以後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好。
齊大廚原本就有點看好王家以及王安,再加上王遠年紀輕輕又成為秀才,一個小神童,更是滿意。
自己的女兒對待王安的印象也不錯,提起他的時候,眼睛亮亮的,臉色微紅,有點害羞的意思。
自己稍微對著王安提一下意思,就等著他們王家請媒婆上門。
要求及時一定要在縣城住,買不起房子也得租房子住,他可不想讓自己的寶貝女兒住在鄉下,小夫妻兩個要是不在一起生活,容易出事。
更何況住在城裡麵,他還能時不時去看望自己的女兒。
媒婆喜笑顏開的來回話,嘴裡麵都是祝福,兩個人年輕人多麼多麼般配,肯定是天定的緣分等等一串的好話。
自此,王安的這個婚事算是定了下來,就等著算好日子正式嫁娶。
之前籠罩在家裡麵灰蒙蒙的氛圍,全都消失不見,王遠總是看見大伯母哈哈大笑的場景,嘴角咧到耳根,眼睛眯成一條縫。
王遠則將去明清書院讀書的事情告訴王大山,他一拍大腿,立馬同意,激動的說著話。
“遠哥兒,你一定要去明清書院讀書,那裡麵都是好的老師還有舉人進士,都是平時看不見的大儒先生,去了那裡你一定能學的更好。”
王遠沒想到他爺爺還知道明清書院。
王大山知道明清書院,都是之前在宴席上聽到張童生和秦秀才的對話,他們提及到明清書院滿臉都是向往的神情,兩位先生都如此向往,那豈不是更是好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