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來到九月份。
九月五號,已經確定走水路去明清書院,依舊是王二誌陪著王遠,直到他考完試再回來。
收拾好東西,足足有四個大包裹,牛車裝滿,勉強擠出兩個空座,王大山架著牛車去送他們,告彆依依不舍的王家人。
臨安縣有個小碼頭,每四天會有一趟船從臨安縣的碼頭經過,路上經過臨東府,終點是京城,在路上需要走三天的時間。
前世王遠不暈船,這一世沒有坐過不知道暈不暈船,提前準備好暈船的藥,以防萬一,另外帶著乾薄荷乾果子。
船很大,是大型的沙船,能容納300人左右,不愧是到京城的船隻,提前買好的普通船票,一張200文。
王大山將他們兩個還有包裹送到船上,買的是普通座位,一個小單間,裡麵有15個人,還有那種大通鋪的艙位,幾十個人並排睡。
王元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書籍,包裹有點多,便沒買大通鋪,買的小單間艙位,勉強能放包裹,舒服一點。
到了中午,時間一到,船才開始走。
幸好兩個人都不暈船,買的藥沒用上,船上賣的吃食太貴了,兩個人買一份飯菜,剩下的菜湯泡雜糧饅頭吃,味道一般般,但是不好吃也得吃下去。
到了臨山府的時候,陸陸續續又上了許多人,有商人百姓,鄉紳,還有許多頭戴綸巾的書生,討論著這次明清書院的考試。
看倆都是奔著考試來的,王遠保持著謹慎小心的態度,沒上去和他們說話。
在船上度過三天,還是夏天酷暑,單間味道太重,不通風,王遠也沒心情學習,寧願在船板上曬太陽,也不想進入單間。
第四天上午到臨東府,寬闊的河麵,飄著的全都是船,碼頭非常大,船來船往,船夫搬貨卸貨,鬨騰騰嘈雜的聲音。
王遠下船之後,這麼多行李他們兩人搬不走,隻能找一輛牛車將他們拉到書院附近。
省城物價太貴了,肉疼的付了40文錢,才找到牛車送他們到書院附近。
半天的時間,走過城中心,越走越偏僻,遠離熱鬨的商業街,才走到城東的一條街上。
牛車的主人將他們放下,指著遠處隱隱約約的建築物說道:“那裡就是明清書院,這裡是離書院最近的地方,也是客棧最多的地方,我真沒騙你們,考試的人都在這附近住下,你們自己找客棧吧。”
王遠看著附近的人,確實有不少的書生,都頭戴綸巾,書生意氣,身板挺直,皮膚白皙,一看就是沒下過地乾活的讀書人。
找了好幾間客棧詢問價錢,最後才找到一個最便宜的客棧,要了一間中等的房間,400文一天。
身上一身的汗,臭味十足,讓小二幫忙燒上一桶熱水,這是屬於另外的價錢,洗完澡之後身上才舒服,王遠換上衣服在房間裡麵學習。
第二天,去書院探探路,從客棧到書院,走上大概四十分鐘的時間,占地麵積巨大,這一片全都是書院的地方,就連周圍的田地也全都是書院的地方。
古樸侯厚重的大門緊緊的關閉,牌麵上麵寫著明清書院四個大字,牌匾普通,上麵的字卻不普通,龍飛鳳舞,筆尖鋒利。帶著一股氣勢。。
“遠哥兒,這字可真好看,說不上來的一種感覺。”王二誌看的也不一般,說不上來的感覺,讚歎的說道。
王遠一直點頭,就是很好看,這才是真正的毛筆書法,他那一點小成就,簡直在人家麵前班門弄斧。
門口立著一個大木板,上麵寫著開考時間,九月二十號,早八晚六,自帶筆墨與飯菜。
給馮帆寫了一封信,交給書院的門房,請轉交給馮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