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的兩進宅子年久不住人,雜草橫生,屋頂上麵經常漏水,不過他已經找人收拾打掃好了,地麵也全部都重新修整了一遍。
過完年之後,王遠就要住到裡麵學習去了。
張氏給他收拾衣服行李,忙忙碌碌的在房間裡麵來回走動。
王遠在正屋勸說他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你就和我一起住去吧,我那個宅子那麼大?你們不去住,怪冷清的,都沒有家的味道,一點也不熱鬨,我吃也吃不好,穿也穿不好。”
陳氏瞪了王遠一眼,“胡說,你娘跟著你去,還怕你吃不好穿不好嗎?我身子骨老了,不想動彈,還是在王家村待著好,都熟悉,鄉裡鄉親的都認識。”
王遠勸說好幾次,奶奶都不同意,隻能就此作罷。
其實他知道,不去的最大一個原因是他不是大房的人,老一輩的都興由大房伺候老人,要是讓其他房的人伺候,會被外麵的人說的。
過完大年十五,吃完湯圓。
王遠和張氏三丫挪到縣城的宅子,做了一個牌匾,王遠親自構思下筆,寫著風采飄逸的兩個字“王家”。
王進和王方散學之後不用住在鋪子後院,直接住在這裡,有屬於他們的房間。
王大山他們偶然幾次也會住在這裡。
王全已經考上童生,但是院試落榜,王遠讓他住在自己這裡,這兩年的時間他可以輔導王全。
等到一月份的時候,王遠才收到何超奉的書信,上麵寫著他在老家祖籍地也考上了舉人,排名中等位置,他深知自己的才學不夠,也是等到四年之後再考進士。
王遠將這封書信留存,可真慢呀,從臨山縣寫信抵達京城,送到何朝奉手上,路上足足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他記得臨東府到京城才一個月的時間。
漸漸地適應了縣城的生活。
清晨,外麵會準時準點傳來熟悉的叫賣聲音:“賣餛飩嘍,賣餛飩嘍。”
接著,等賣餛飩的走了,又有:“豆腐腦,賣豆腐腦嘍。”
王遠都買過,味道挺不錯,有時候他們幾個人的早飯也會經常吃外麵賣的東西。
每天除學習之外,下午則留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輔導王全的功課。
晚上,等著王方和王進散學之後,則給他們兩個人留出一個小時的時間輔導作業。
家裡麵有個舉人哥哥親自輔導功課,兩人的學業進步飛速,王方在學堂經常不經意間的提起王遠的名字,順便再八卦一下王遠的日常生活。
“我哥他每天都練武......”
“我哥他的箭術更加厲害,每次都能射中靶子。”
“我哥不僅才學好,他的拳腳更是厲害,可惜你們看不見啊,哎。”
王方仰天抬頭,學著小秦秀才的模樣,雙手背在後麵,大人般的深深“歎”了一聲,臉上滿是替他們感到遺憾的表情,其實心裡麵暗爽,爽翻了。
旁邊還有個王進做捧哏,大力的點頭捧場,鄭重地點頭:“對,沒錯,我親哥就是這麼厲害,他四哥沒說錯。”
惹得學堂裡麵的其他學生紛紛羨慕嫉妒,他們也好想要有個舉人哥哥,一些剛進來的學生,才六七歲,更是哇哇的哭了起來。
“我也想要舉人哥哥,嗚嗚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