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昌在路上走了一個月半,王家村的人早就收到衙門的消息他考上進士了,村長爺爺知道之後激動地暈過去,年紀大喜極生悲,差點沒醒過來。
清醒之後掩麵痛哭流涕,他等了四十年的時間,看著昌哥兒從小認真他讀書,中間有過失利,但不曾放棄,到現在四十歲的年齡,自己的親孫子終於考中進士。
村長爺爺一直朝天高呼祖宗顯靈,搞得王大山他們這些年紀大的人也跟著哭喊著祖宗顯靈祖宗保佑。
王大山心裡麵戚戚,想到在京城的王遠,遠哥兒小小年紀就考上進士,不知道地下的祖宗們出了多大的力氣,今年他就讓王二誌多燒一點香,讓地下的祖宗接著保佑王遠。
王文昌在出河上漂泊時,不知道村子裡麵的發生的事情,如今全村都在等著他的歸來。
尤其是進士碑的建立,一定要建在村口,和王遠的進士碑挨著,讓外麵的人一進來就能看見王家村出了兩個進士,讓他們心裡麵自個嫉妒羨慕恨去吧。
等到王文昌回到家之後,受到全村熱烈的歡迎,和當時王遠歸家一個情形。
晚上的時候,他親自將王遠讓他捎回來的東西送到王大山家裡麵,又在王大山和陳氏的期盼下,圍著王遠的話題交流好久,他嗓子說的都快冒煙了。
幾天之後和現任村長及王大山他們幾個老人商量了一個上午,最終定好讓女娃上學的事情,他掏出來王遠給的一百兩銀子,自家拿出八十兩銀子,他們這兩家出大頭,剩下再讓村長去收一收,有願意出錢的就出錢。
村長爺爺卸任之後,兒子木訥不適合當村長,兩個孫子王文昌要考科舉不能當,王文盛成親之後住在縣城,媳婦是商鋪的女兒,兩人都看不上鄉下地方,不願意當村長。
一開始說讓王大誌王二誌王三誌他們兄弟三人其中一人當村長就行,王大山猶猶豫豫,感覺這是好事情,但又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的地方。
最後沒讓三個兒子當,自家已經在村子是頭一份,現在再當上村長風頭太大,太過招眼。
後來讓村子裡麵比較有威望的王三水擔當,他孝順父母,將癱瘓在床上十年的父親送走,伺候的老人身上乾乾淨淨,沒出現過痔瘡之類的東西,得到村裡大部分人的稱讚,平時和外村人搶水種地更是衝在前麵,是能擔任事情的人,選他村裡的人也比較讚同。
上午剛商量完女娃可以免費讀書的事情,下午全村人就知道要女娃進學堂這件事情。
王三水剛走出家門,去各家逛一逛收一點銀子。
像是得了信號一樣,都從家裡麵的出來,一窩蜂的圍著村長說話。
有人不滿的開口說:“村長,真讓村裡麵的女娃識字啊,那我家以後誰來上山撿柴火做飯去。”
說話的人是村裡麵隻生了一個兒子的李大嬸,她有三個女兒,平時將僅有的一個兒子當寶貝蛋,從來不讓他乾活,家裡麵的雜活全都讓三個女兒乾,但是在吃食上並沒有虧待,至少讓三個女兒吃飽飯。
比那些隻讓女娃乾活不吃飯的人家好一點。
有人附和,“對對對,都送進學堂,誰來幫家裡麵乾活,小孩子都去上學了,就靠大人地裡麵的活每天都乾不完,哪還有閒工夫讓她們去學堂。”
還有人在心裡麵算了算田地的產量,遲疑的說道:“村長,那些田地剛夠男娃子上學,要是再加上女娃,那還夠嗎?不會到最後要我們開始交錢了吧。”
此話一出,不同意的聲音更多了,說好的前三年免費識字,學不學的,至少能免費,多識幾個字就是賺的,已經享受這樣的事情好幾年,現在再要他們拿出一筆錢供孩子上學,心裡麵多少有點不舒服了。
“村長,不行,不能讓女娃子上學,我們大家夥都不同意。”
“不行。”
村長瞪了那些說不行的幾個人一眼,找到一個高地方,大聲的喊道:“停停停,你們聽我說,不會讓你們出錢的,照樣免費學三年,之前的二十畝地肯定不夠,但是在京城做官的王遠王大人他給咱們村子裡的人出了一大筆銀子,還有剛考中進士要做官的王文昌大人也出了一筆銀子。”
話一頓,又說道:“但是呢,兩位大人主動為咱們王家村做了那麼多的好事,村子裡的路都是兩位大人拿銀子修的,現在讓女娃子進學堂,不能隻讓兩位大人都出錢,我們這些人這些年也攢了一點銀子,稍微往外拿出點銅錢也行呀,這是為村裡人做好事。”
“還有那些不讓自家的孩子去學堂的人,你愛去不去,村子裡麵這麼多的孩子,也不缺你們家一個人。”
“想讓自家閨女去的就去,至少能學一點東西認識字啥的,村裡麵的女娃嫁到外麵,外村的人一看,咱們王家村就連女娃都認識字,不止我這個村長有麵子,就連你們出門走親戚也有麵子,外麵的人都得高看我們一眼,說出去我們王家村多有麵子,之後自家姑娘,外麵的小夥子肯定上趕著,就不愁嫁嘍。”
那肯定是去的人多,誰不知道讀書是一件好事情,還不用花錢,不占便宜白不占,縱使那些不疼愛女孩的大人看見這麼多人都腦子去了,心裡麵總有自家吃虧的想法環繞在腦子中,紛紛迎合跟著去。
看著反響不錯。
王三水又說道:“女娃和男娃不能比,男娃還得科舉讀書做大官,所以我們商量著就學一上午的時間,下午就不學了,該乾活的就乾活去,但是呢,誰讓我知道有哪家的人晚上還讓女娃子乾活,那這家以後還有什麼好事情就排到最後。”
最後一家一家的收銅板,有的人隻出五個銅板,有的人家在縣城擺攤做生意,掙了不少銀子,出了一兩銀子,最後湊出來二十二兩銀子。
總共湊出來二百二十二兩銀子。
王文昌趁著他在家的一段時間,二百兩銀子買了三十五畝田地,放在他的名下,不用收稅,不過他跟著王遠學,名下隻放著自家家人的田地,那些富戶的田地一概不收取。
喜歡三歲覺醒學習係統,讀書科舉做官請大家收藏:()三歲覺醒學習係統,讀書科舉做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