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鸞”案以吳天的認罪伏法、項目清算和部分投資者追回損失而暫告段落。媒體熱度迅速消退,如同潮水退去,隻留下沙灘上些許痕跡。對餘年團隊而言,這是一次成功的狙擊,但每個人都清楚,那盤踞在深海下的巨獸隻是暫時蟄伏。
沒有太多時間休整,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轉向了蘇晴帶來的那個更為沉痛、也更加貼近地麵的新案件——隱藏在象牙塔內的“裸貸”陷阱。
會議室的白板上,貼上了那幾張打了馬賽克依舊觸目驚心的照片。當蘇晴介紹完基本情況,說到放貸方以公布不雅照威脅,甚至逼迫性償還時,林曉猛地攥緊了手中的筆,指節因用力而泛白。
“畜生!”她幾乎是咬著牙低聲罵了一句,胸口劇烈起伏著。比起“青鸞”案那種充斥著數據和資本的冰冷算計,這種直接、肮臟地踐踏年輕女孩尊嚴和人生的手段,更讓她感到一種生理性的厭惡和憤怒。她想起了自己剛畢業時也曾麵臨經濟壓力,更能想象那些被困在校園裡的學妹們是多麼無助和恐慌。這種利用人性最脆弱之處進行掠奪的行徑,在她看來,比徐文淵、吳天之流更加卑劣。
“這是一個典型的,利用受害者羞恥心和社會壓力進行控製的案子。”餘年目光掃過白板,語氣沉重,“法律上,這種行為涉嫌敲詐勒索罪、詐騙罪,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甚至可能涉及強迫賣淫罪。但一切的前提是,我們能拿到證據,並且,受害者願意站出來。”
“小卉是目前我們唯一的突破口,”蘇晴指著“小卉”的名字,“但她現在情緒極不穩定,通過中間人表示,對方給她的最後期限是三天後,如果還不上滾雪球般累積到五萬的債務,他們就會把照片發給她通訊錄裡的所有人。”
“五萬?她最初借了多少?”林曉的聲音帶著難以置信的顫抖。
“據她說,最初隻借了三千,為期一周,利息五百。到期還不上,利滾利,加上各種‘逾期費’、‘管理費’,不到一個月就變成了五萬。”蘇晴的聲音裡同樣帶著壓抑的憤怒。
“這就是吃人的高利貸!專門挑最軟弱的學生下手!”林曉的語氣激動,她看向餘年,“餘老師,我們一定要管,必須把這些躲在網絡後麵的蛆蟲揪出來!”經曆過表弟小斌的霸淩事件,她對於弱勢者被欺淩有著更深的共情和更強的保護欲。這個案子,觸碰了她內心最不能容忍的底線。
餘年看著林曉因憤怒而漲紅的臉,點了點頭。他理解她的情緒,這種直接的惡,往往更能激發人的正義感。
“這是明顯的‘套路貸’,不受法律保護的高利貸。”餘年指出,“但問題的關鍵不是債務本身,而是他們手中的照片。我們必須穩住小卉,讓她知道,她不是一個人,法律可以保護她。”
他迅速分配任務:
“蘇晴,你是女性,溝通更有優勢。通過中間人,儘一切可能取得小卉的信任,爭取與她直接見麵。向她保證,我們會保護她的隱私,並尋求法律途徑解決,目標是徹底刪除照片,追究放貸方責任,而不是幫她‘還錢’。”
“林曉,”餘年看向她,“你負責研究近期類似校園貸案件的判例,特彆是關於電子證據如聊天記錄、轉賬記錄)的采信標準,以及如何界定敲詐勒索情節。同時,梳理本市關於打擊‘套路貸’的相關政策和聯合執法機製。你的憤怒,要轉化成讓這些混蛋伏法的法律武器。”
“我明白!”林曉用力點頭,眼神堅定,立刻打開電腦開始檢索資料,仿佛要將所有的怒火都傾注到接下來的工作中。
“老周,追蹤‘菁英財富’和‘大學生互助金’這兩個名號在網絡上的蹤跡,尤其是那些隱秘的社交群組和論壇。嘗試進行虛擬接觸,摸清他們的操作流程和可能使用的通訊工具,但絕對不要打草驚蛇,尤其不能暴露小卉。”
行動立即展開。然而,困難遠超想象。
蘇晴那邊,儘管中間人極力勸說,小卉依然充滿恐懼,隻同意進行加密文字交流,拒絕見麵或語音。她反複強調:“沒用的,他們什麼都知道,他們說如果我發現報警,立刻就把照片公布出去……我完了……”
老周的網絡追蹤也步履維艱。對方使用的社交賬號都是“一次性”的,頻繁更換,溝通用語充滿暗號和行話,資金流向幾經周轉,最終消失在難以追溯的網絡支付黑洞或虛擬貨幣地址中。他們像幽靈一樣,遊走在法律的邊緣。
林曉查閱了大量案例,發現此類案件定罪的關鍵在於形成完整的證據鏈:證明借貸關係存在合同聊天記錄)、證明對方實施了敲詐勒索行為威脅內容)、證明資金往來轉賬記錄),以及最核心的——證明對方持有並威脅使用不雅照。而最後一點,往往最難固定證據,因為受害者通常不敢在對方發出威脅的初期就果斷報案留存記錄。
她將自己整理的難點和法律要點形成簡報,眉頭緊鎖:“餘老師,蘇晴姐,法律條文是清晰的,但落到實際操作,尤其是取證環節,太難了。受害者的恐懼是我們最大的障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三天下午,小卉的“最後期限”將至。蘇晴的加密聊天界麵,小卉的情緒瀕臨崩潰:「他們又發消息了!說明天中午十二點前看不到錢,就先發給我爸媽和我輔導員!我該怎麼辦?!我是不是隻能去死了?」
消息後麵,甚至附上了一張模糊的、對方發來的她通訊錄截圖片段,證明他們並非虛言恫嚇。
壓力如山般壓來。
林曉看著那行絕望的文字,眼圈微微發紅,她猛地站起來:“我們不能就這麼等著!能不能想辦法先穩住對方?或者……”她看向老周,“能不能通過技術手段先屏蔽掉對方可能發布的渠道?”
餘年看著屏幕上那絕望的文字,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他拿起電話,直接聯係了之前因“青鸞”案有過合作的、市局經偵支隊一位相對開明且負責網絡犯罪的王警官。他隱去了小卉的真實信息和裸照細節,但清晰描述了“套路貸”結合“裸照威脅”的犯罪模式、緊迫的時間節點以及對方可能造成的嚴重社會後果。
“王隊,情況緊急,這已經不是簡單的經濟糾紛,而是嚴重的刑事犯罪,可能涉及有組織的黑惡勢力,目標是在校大學生,影響極其惡劣。我們需要警方介入,進行隱蔽初查和技術支持,在保護受害者隱私的前提下,固定對方敲詐勒索的證據。”
王警官在電話那頭沉默片刻,顯然在權衡。此類案件敏感且取證複雜,但餘年描述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餘律師,我需要更具體的、可以立案的依據。光有描述不夠。”
“證據我們正在努力獲取,但需要時間,而受害者等不起。對方明天中午就要行動。”餘年語氣凝重,“我請求警方能至少先對受害者提供的對方聯係方式進行必要的監控和溯源,為我們爭取時間和創造取證條件。這可能是阻止一場悲劇的關鍵。”
最終,在王警官的謹慎授權和嚴格限定下,警方同意啟動初步的、非正式的技術協查,主要針對小卉提供的那個進行威脅的賬號進行定位和通信記錄分析。
與此同時,餘年讓蘇晴給小卉發去最後一條信息,也是最後的鼓勵和指令:
「小卉,我是律師餘年。我們已聯係警方介入調查。現在,我需要你做一件事,這很難,但這是保護你、也是將壞人繩之以法的關鍵:冷靜下來,將對方所有威脅你的聊天記錄不要刪除!)、轉賬記錄、以及他們展示你通訊錄的截圖,全部完整截圖保存。如果可以,嘗試引導對方在文字中再次明確承認他們持有你的照片,並以此作為威脅手段。記住,你不是在孤軍奮戰,我們和警方都在你身後。你的勇氣,是刺向黑暗最鋒利的刀。」
信息發出後,會議室陷入了緊張的等待。林曉坐立不安,來回踱步,時不時看向蘇晴的電腦屏幕,焦急地等待著那個可能決定一個女孩命運的回音。
校園貸的案件,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受害者沉默、罪犯隱蔽、取證艱難的泥沼。這不僅是一場法律戰,更是一場心理戰。餘年知道,他們麵對的,是一群利用人性弱點、毫無底線的蛆蟲。而要戰勝他們,不僅需要專業的法律手段,更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智慧,去喚醒受害者內心那幾乎被恐懼吞噬的勇氣。
沉默的尖叫,如何才能被法庭聽見?這將是比麵對楚嘯天更加曲折和考驗人性的征程。而團隊中每個人的不同反應和投入,將是這條征途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喜歡明暗法則請大家收藏:()明暗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