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計劃被餘年命名為“淨網”,目標明確:利用u盤證據中關於媒體節點的信息,對楚嘯天掌控的輿論機器進行一次精準的外科手術式打擊,割裂其與部分關鍵媒體節點的聯係,並為後續行動創造輿論空間。
技術室內,燈火通明。老周負責核心的數據挖掘與定向投放,蘇晴利用她的媒體資源進行側翼策應與真實性背書,林曉則開始著手整理針對“寰宇科技”財務造假與周承斌利益輸送的完整證據鏈,準備在輿論發酵到一定程度時,給予決定性一擊。程日星負責內外聯絡與安全警戒。
“名單上標注‘媒體’的節點,有三個能量最大,幾乎壟斷了東海本地的財經和民生輿論渠道。”老周調出三個媒體的資料,“‘東海財經在線’,‘民生透視’,還有‘環亞商業評論’。根據u盤裡的備注代碼和資金流向交叉比對,它們收受好處、發布特定導向內容的證據最為清晰完整。”
“先從‘環亞商業評論’下手。”餘年指著其中一家,“這家表麵中立,實則收錢辦事最為隱蔽,在精英階層中有一定影響力。打掉它,既能震懾其他兩家,也能在楚嘯天的聯盟裡製造更大的猜疑——他提供的‘保護’是否依舊可靠。”
“具體策略?”蘇晴問道,她已經開始在腦海中篩選可以動用的關係。
“《毛選》裡說,‘要把我們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餘年的思路清晰,“我們不直接對抗,而是‘幫助’它出名。老周,把你掌握的,‘環亞’主編與楚嘯天旗下空殼公司之間的特定資金往來、以及他們針對‘味臻集團’和之前幾個競爭對手發布的扭曲事實的報道指令記錄,匿名投遞給三家它最大的競爭對手,以及兩家國內頂級的獨立調查媒體。”
他頓了頓,補充道:“注意投放方式,要看起來像是內部人士良心發現,或者是不小心泄露的。內容要經過處理,不能直接暴露u盤源頭。”
老周立刻領會:“明白。我會製造一個虛擬的‘環亞’前財務人員身份,通過海外代理服務器,分批次、不同時間點進行投放。保證痕跡乾淨,指向性明確。”
“蘇晴,”餘年轉向她,“你負責引導。當這些材料開始在其他媒體圈小範圍流傳時,你需要讓你信得過的、有分量的同行‘偶然’注意到,並推動他們進行核實與跟進報道。我們要借力打力,讓輿論的浪潮從內部掀起。”
“交給我。”蘇晴點頭,眼神銳利,“這種實錘,足夠讓‘環亞’焦頭爛額一段時間了。”
“林曉,”餘年最後看向她,“你這邊加快進度。‘環亞’出事,楚嘯天和周承斌一定會警覺,可能會加快清理痕跡。我們必須在他們反應過來之前,把‘寰宇科技’的案子做實。”
“我已經梳理得差不多了,最遲明天下午可以完成初步證據包。”林曉信心十足。
行動迅速展開。老周如同一個隱藏在數字陰影中的刺客,精心偽造著信息來源,將致命的證據碎片悄無聲息地投遞出去。蘇晴則如同一個高明的織網者,在媒體圈內開始若有若無地牽引著某些視線。
僅僅過了三十六個小時,效果初顯。
先是財經圈某個小眾但以深度調查聞名的論壇,出現了一個匿名的爆料帖,直指“環亞商業評論”主編收受不明來源巨額資金,並附上了幾張經過模糊處理但關鍵信息可辨的轉賬記錄截圖。帖子很快被刪除,但截圖卻如同病毒般在幾個私密的行業群裡流傳開來。
緊接著,一家與“環亞”素有嫌隙的南方係媒體旗下的新媒體賬號,發布了一篇看似探討“媒體倫理與資本邊界”的評論文章,雖未點名,但引用的案例與“環亞”近期幾篇明顯偏向“味臻集團”收購方的報道高度吻合,引發了業內小範圍的討論。
第三天上午,真正的驚雷炸響。一家頗具公信力的獨立調查媒體發布了長篇報道,詳細揭露了“環亞商業評論”多年來如何利用其影響力,為特定資本勢力搖旗呐喊、打壓競爭對手的內幕,文中引用了多份堪稱鐵證的內部郵件和財務記錄,其中就包括老周匿名投放的部分內容。
“環亞”瞬間被推上風口浪尖,聲譽遭受重創。其主編被迫暫時離職接受內部調查,整個機構忙於應對公關危機,暫時失去了為楚嘯天陣營發聲的能力。
技術室內,程日星看著網絡上關於“環亞”的洶湧輿情,忍不住揮了下拳頭:“成功了!”
餘年看著屏幕,臉上卻沒有太多喜色。他轉頭看向老周和蘇晴:“另外兩家有什麼反應?”
“‘東海財經在線’和‘民生透視’已經悄悄撤下了幾篇原定發布的、明顯偏向楚嘯天關聯企業的稿子。”蘇晴彙報,“他們現在應該如坐針氈,擔心自己是下一個目標。”
老周補充道:“監測到有來自未知ip的試探性掃描,試圖追蹤爆料來源,被我們預設的屏障擋住了。對方開始警覺了。”
“很好。”餘年點了點頭,“第一步的目的已經達到。剪除了一翼,震懾了另外兩翼。接下來,該輪到‘商業聯盟’了。”
奇襲首戰告捷,但餘年深知,楚嘯天絕不會坐以待斃。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他必須在這短暫的窗口期內,將後續的打擊連續不斷地發動出去,如同波浪般一層層侵蝕對方的防線。
喜歡明暗法則請大家收藏:()明暗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