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嘯天構築的“營商環境”高牆看似穩固,但餘年團隊如同耐心的工匠,不再試圖正麵撞擊,而是尋找著牆體深處的裂縫,準備進行一場釜底抽薪的破襲。
蘇晴主導的輿論反擊開始顯現效果。那些在全國性專業媒體上發布的深度分析文章,如同投入靜湖的石子,雖然未能立刻掀起滔天巨浪,卻在特定的精英圈層和決策層麵引發了深層次的思考。關於“何為真正健康的營商環境”、“資本邊界與法治精神”的討論,逐漸超越了東海一地,成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共議題。
更關鍵的一步,是蘇晴通過極其可靠的渠道,將一份內參送達了某個關注經濟與法治協調發展的國家級智庫。這份內參沒有糾纏於楚嘯天個人的具體罪行,而是宏觀地剖析了“地方保護主義與資本不當勾連對統一大市場建設和創新活力的窒息效應”,並以東海案例作為佐證。這份內參的視角和高度,使其具備了影響更高層麵政策思考的潛力。
楚嘯天試圖將事件局限在“地方營商環境”框框內的策略,開始被動搖。輿論的戰場,被餘年團隊巧妙地引向了更廣闊、規則也更清晰的天地。
就在楚嘯天陣營熱衷於在商會和官場運作時,林曉和程日星帶領的團隊,已在基層紮下了意想不到的深根。他們處理的那些瑣碎民事糾紛、提供的公益法律谘詢,看似微不足道,卻像毛細血管一樣,將“公平”、“正義”的理念,無聲地輸送到城市肌體的最末端。
一天,幾位曾得到中心幫助的小企業主和社區居民,自發組織起來,帶著一麵寫有“明法析理,匡扶正義”的錦旗,敲響了中心的大門。這一幕被一位獨立紀錄片的導演偶然拍下,製作成了一則短小精悍、充滿溫情的短視頻。
這則視頻沒有激烈的控訴,隻有樸實的感謝和真誠的笑臉,卻在社交媒體上引發了廣泛的情感共鳴。“這才是法律應有的溫度”、“支持真正為老百姓做事的機構”之類的評論刷滿了屏幕。這種來自底層的、樸素而強大的支持力量,是任何資本運作和權力施壓都無法輕易抹殺的。民心,成為了餘年團隊最堅固的盾牌。
而老周,則在虛擬世界中找到了撬動全局的那個支點。
通過對那條東南亞異常資金通道的持續監控和深度挖掘,他終於捕獲了決定性證據——不僅僅是資金流水,還包括了幾段被層層加密、但最終還是被老周破解的通訊記錄。記錄顯示,楚嘯天在取保候審期間,不僅涉嫌違反規定指令手下轉移隱匿資產,更關鍵的是,其手下在通訊中明確提及,這些操作是為了“應對可能的不利判決”,並且暗示“上麵還有人希望保住這條線”。
“餘老師,拿到了!”老周的聲音因激動而有些沙啞,“這是他在取保期間違反規定、意圖轉移資產並試圖串供、以及暗示存在更高層級保護傘的直接證據!而且通訊時間就在上周,鐵證如山!”
這份證據,如同一把淬毒的匕首,直刺楚嘯天及其背後網絡的心臟。它不僅能徹底推翻其“配合調查”、“無社會危險性”的取保理由,使其麵臨立即收監的可能,更將火燒向了其背後可能存在的、更深層的保護力量。
安全屋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餘年身上。
餘年看著老周屏幕上那冰冷的鐵證,又看了看蘇晴整理的輿論反響數據和林曉記錄的基層支持情況,緩緩吐出一口濁氣。
“是時候了。”他的聲音平靜,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力量,“楚嘯天想用規則困死我們,現在,我們就用規則,將他徹底釘死!”
“蘇晴,準備好最終版的公開報告和新聞通稿,將我們掌握的所有核心證據鏈條、對方破壞規則打壓異己的行徑、以及基層民眾的真實聲音,進行全麵整合。一旦行動開始,同步向所有合作媒體和公眾發布!”
“林曉,立即整理這份新證據,以最快速度提交給檢察院和法院,申請撤銷楚嘯天的取保候審,立即予以逮捕!同時,就我們中心受到的不正當打壓,正式向有關監督部門提出控告!”
“老周,確保證據傳輸安全,並做好防禦對方狗急跳牆、進行網絡反撲的準備。”
“日星,團隊和中心的安全級彆提到最高,防止對方最後的瘋狂。”
指令清晰,如同總攻前最後的部署。積蓄已久的力量,終於到了爆發的時刻。
餘年走到窗邊,東方天際,已隱隱泛起一絲魚肚白。漫長的黑夜似乎即將過去,但他知道,黎明前的那一刻,往往最為黑暗,也最為危險。
楚嘯天及其背後的勢力,絕不會坐以待斃。這最後一擊,必將引來最凶猛的反撲。然而,箭已上弦,不得不發。
釜底抽薪,勝負在此一舉。
喜歡明暗法則請大家收藏:()明暗法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