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李振宇享受著意外頻出卻又收獲頗豐的假期,並與鄭家關係日益密切的同時。
強盛物流的總部大樓裡,燈火通明已成為常態。
而其中最晚熄滅的那盞燈,往往屬於代理負責人——李相定。
沒有李振宇那堪稱妖孽的、天馬行空般的戰略眼光和過目不忘的金手指。
李相定所依仗的,是近乎苦行僧般的勤奮、一絲不苟的細致、以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心。
他宵衣旰食,幾乎以公司為家。
辦公桌旁支起了一張簡易的行軍床,困極了就合衣躺一會兒。
桌上堆滿了從國內外搜集來的所有關於物流、倉儲、運輸管理、甚至港口運營的書籍和資料。
每本都被他翻得卷了邊,上麵密密麻麻寫滿了筆記和注釋。
他知道自己天賦並非頂尖,所以他用汗水來彌補。
每一個流程,他都要反複推敲。
每一個數據,他都要親自核實。
每一個決策,他都慎之又慎,廣泛聽取一線人員的意見,尤其是金哲民和李英愛的看法。
他的這種務實和謙遜,逐漸贏得了公司上下的尊重。
起初,或許還有人因為他是“空降”心存疑慮,尤其是以金哲民為首的原物流團隊。
但很快,這些人就被李相定的人格魅力和做事風格所折服。
他從不擺領導架子,遇到不懂的就虛心求教。
他關心下屬,有遇到困難的員工,會在製度允許的範圍內儘力幫忙。
他公正無私,獎懲分明,從不拉幫結派。
更重要的是,他將李振宇離開前定下的“墊資”戰略,完美地落到了實處。
他沒有盲目擴張,而是采取了“穩中帶攻”的策略。
他首先花了大力氣夯實內部管理。
重新梳理並優化了“墊資”的審批流程和風險管控體係,建立了嚴格的客戶信用評級製度和完善的逾期催收機製。
他親自盯著財務和運營部門,確保資金流像精密鐘表一樣準確無誤地運轉。
絕不允許出現李振宇所擔心的“資金鏈斷裂”風險。
對於聯盟內那些最初抱有疑慮、甚至暗中使絆子的運輸公司。
他沒有采取強硬手段,而是不斷地溝通、展示數據、分享利益,用實實在在的共贏前景。
一步步消除了所有不利因素,將聯盟真正擰成了一股繩。
在內部穩固之後,他開始了精準的市場擴張。
他敏銳地抓住了幾個大型製造企業供應鏈升級的機會,親自帶隊,沒日沒夜地泡在客戶那裡。
根據對方的需求量身定製物流解決方案,最終拿下了幾個長期大額訂單,極大地提升了市場份額和業務穩定性。
同時,他並沒有忽視中小客戶,推出了針對性的靈活服務套餐,蠶食著四海物流賴以生存的根基。
他的策略取得了輝煌的成功。
強盛物流的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雖然不像李振宇親自操刀時那樣摧枯拉朽但卻更加紮實、更加健康。
根基打得無比牢固。
公司的聲譽和品牌形象也與日俱增。
而反觀四海物流,在宋在浩的領導下,麵對強盛這種“結硬寨,打呆仗”的壓迫式競爭,顯得越來越力不從心。
他們的價格戰效果越來越差因為強盛的墊資模式對客戶吸引力更大),服務質量跟不上,內部怨聲載道。
市場份額被一點點蠶食,頹勢已顯。
這一切,李振宇在休假期間並非全然不知。
樸大勇每隔幾天就會偷偷打電話“打小報告”:
“振宇哥,相定那小子真行啊!看著悶聲不響,乾活真狠!
公司讓他打理得井井有條,四海那幫孫子快被我們擠兌得沒飯吃了!”
李振宇聽著,臉上總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自己沒看錯人。
李相定或許不是最閃耀的星,但絕對是最可靠的。
假期結束的日子終於到了。
李振宇重新穿上那身筆挺的定製西裝,一絲不苟地打好領帶。
鏡子裡的他,眼神中的慵懶和閒適已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熟悉的銳利和自信。
經過這段休整,他的精力前所未有的充沛,大腦更是如同徹底清空後又被填充了各種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