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金哲民用技術手段攪得四海基層人仰馬翻之際,李相定這位內政大師,開始了他的“攻心為上”。
他的目標,是那些仍然堅守在四海聯盟內的中小運輸公司老板們。
李相定沒有采用高調挖角的方式,那樣容易引發韓進的瘋狂報複。
他選擇了一種更溫和、卻更有效的方式。
“榜樣示範”加“精準關懷”。
他讓那些早已死心塌地跟隨強盛,並且因此業務量、利潤都大幅增長的“榜樣”公司老板。
去和他們在四海聯盟內的老相識、老朋友“閒聊”。
“老金,你看我這邊,訂單不斷,結算快,還沒那麼多大爺指手畫腳…”
“王社長,強盛的李相定社長親自過問我們車隊司機宿舍改善的事兒,這在哪見過?”
同時,李相定本人也會在恰當的時機。
比如某個原四海係老板遇到困難車輛被扣、家庭變故)時,以個人名義表示慰問。
並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提供些許幫助。
這種“雪中送炭”遠比“錦上添花”更能打動人心。
對比韓進四海那邊“不聽命令就吞掉你”的冷酷,李相定所代表的強盛,展現出的是一種“夥伴式”的尊重與共贏。
人心都是肉長的,尤其是在切身利益和尊嚴受到踐踏之後,這種反差帶來的衝擊力無比巨大。
於是,四海聯盟的內部,徹底崩塌。
四海聯盟看似龐大的軀體一瞬間就被掏空。
李相定穩坐中軍,不疾不徐地將四海聯盟的根基。
人心瓦解、收編。
...
...
而李振宇,來到了《經濟焦點》,是韓國廣播公司一檔新開設的、試圖以更深入視角探討經濟發展的高端訪談節目。
主持人韓炳世則是一位年紀較長、氣質嚴肅的知名評論員,以學識淵博和提問深刻著稱。
韓炳世扶了眼鏡,用沉穩的語調開場:
“李振宇社長,歡迎您。近期,強盛物流的發展,尤其是與四海物流的競爭,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許多人看來,您以如此年輕的年紀,挑戰擁有雄厚資本的現有秩序,這本身就需要極大的勇氣。
您如何看待這種‘挑戰者’的角色?”
李振宇微微躬身,表示對主持人和節目的尊重,然後用清晰而平和的聲音回答:
“韓炳世先生,您過譽了。
我認為,‘挑戰’這個詞或許並不完全準確。
在樸正熙總統閣下全力推動國家現代化、工業化的宏偉藍圖下,我們更願意將自己視為一名積極的建設者。”
他巧妙地將話題提升到國家發展的高度:
“當前,我國經濟蒸蒸日上,出口創彙節節攀升。
但高效的物流體係,如同人體的血脈,是支撐這一切的基礎。
強盛所做的,不過是嘗試用一些新的思路讓貨物其流,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
如果說這是挑戰,那我們挑戰的是過去效率不高、成本高昂的舊方法,目的是為了迎接一個更具競爭力的新時代。”
這番話既避開了直接對抗的敏感詞,又將自身事業與國家政策緊密綁定,顯得格局宏大,立場正確。
韓炳世顯然有備而來,他直接切入核心爭議點:
“您所說的新思路是不是,墊資。
這是一個非常大膽的嘗試。
但也有人擔憂,這如同在走鋼絲,需要極其龐大的資金和精準的風險控製。
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會導致連鎖反應,甚至引發信用危機。
您如何應對這種風險?”
這是當時許多保守派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對強盛模式最大的質疑。
李振宇沒有回避,他身體微微前傾,眼神誠懇而自信:
“您的擔憂非常專業且必要。
這就好比開車,我們都知道速度快有危險,但不能因此就不發展高速公路。
關鍵在於,我們是否有一套可靠的‘刹車係統’和‘交通規則’。”
他接著用了一個易於理解的比喻:
“我們的‘墊資’,不是漫無目的的撒錢。
它建立在嚴格的客戶信用評估體係之上,就像銀行放貸需要審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