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看著地上的磚頭,摸了摸頭上的帽子,頓時不說話了。
樸大勇見狀,立刻以身作則,每天把安全帽戴得規規矩矩,並立下規矩:
誰不遵守安全條例,立刻扣工錢!很快,工人們都習慣了這套規範,工地意外事故率驟降。
金永山將現代團隊的技術人員打散,分配到各個施工班組,擔任“技術指導員”。
一位名叫崔成宇的年輕工程師被分到了混凝土澆築組。
他發現工人們拌製混凝土全憑感覺,水泥、沙子、石子的比例隨意,導致澆築出來的構件強度不穩定。
崔工沒有指責,而是帶著工人們做了個簡單的實驗。
他按照標準比例拌製了一小方混凝土,又讓工人們按老方法拌製了一方。
等凝固後,他用回彈儀檢測強度,標準配比的強度高出近一倍。
他指著數據對工頭說:“大哥你看,同樣的材料,方法對了,強度天差地彆。咱們蓋的是給自家兄弟住的房子,要是牆不結實,晚上能睡得著覺嗎?”
工頭看著數據,心服口服。
崔工趁機舉辦了簡單的培訓班,教工人們如何使用簡易工具控製配比,如何判斷混凝土的坍落度。
工人們學到了真本事,乾起活來更有底氣,質量也顯著提升。
樸大勇巡視時,看著工人們有條不紊地操作,對著崔成宇直豎大拇指:“崔工,有學問!了不起!”
在關鍵的工程節點上,現代團隊的經驗更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強盛家屬院”選址有一片區域土質較軟,存在地基沉降的風險。樸大勇原來的想法是多填些石頭夯實就行。但金永山和地質工程師仔細勘察後,堅決要求采用“樁基礎”。
樸大勇一聽成本要增加不少,有些猶豫。
金永山把他拉到一邊,語氣凝重:
“樸社長,地基是房子的根。根不牢,樓會歪,會裂,甚至可能會倒!這不是省錢的地方。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尤其是住房,關係到人命,一點都不能馬虎!”
他拿出現代建設在其他類似地質條件下的工程案例和數據給樸大勇看:
“你看,用了樁基礎,就算地殼輕微活動,樓也穩如泰山。這筆投資,是為了幾十年、上百年的安穩!”
樸大勇看著資料,想起李振宇“要為兄弟們蓋最結實房子”的囑托,猛地一拍大腿:
“乾!就按金常務說的辦!多花的錢,值!”
他親自盯著打樁機將一根根深長的鋼筋混凝土樁打入地下,仿佛在為強盛的未來打下最堅實的根基。
除了技術和施工,現代團隊在項目管理上也給了樸大勇巨大的支持。
金永山派來的項目助理,幫助樸大勇建立了一套清晰的物料采購、庫存管理和進度追蹤體係。
以前樸大勇管理車隊靠的是腦子記,現在麵對成千上萬種建材,他學會了看報表,看圖。
雖然一開始很吃力,但在助手耐心的講解下,他慢慢摸到了門道,能夠清晰地掌握每天用了多少水泥,進了多少鋼筋,哪棟樓進度滯後了需要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