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嘿嘿一笑,帶著點不易察覺的炫耀:
“何止水壺!春夏秋冬四季工裝、勞保手套、反光背心,全是公司發!
喏,你看那邊。”他指著車場角落一個乾淨的小屋子:
“那是我們調度和司機的休息室,裡麵有暖爐有風扇,還有常備的急救藥箱和……咖啡!
雖然是速溶的,但那味兒,提神!”
“咖啡?!”
幾個市民代表同時驚呼。
在當時的韓國,咖啡對普通民眾來說還是相當稀罕和昂貴的洋玩意兒。
一個年輕的、學生模樣的考察團員好奇地問:“司機……也能喝咖啡?”
旁邊一個正在填寫出車單的調度員抬起頭,推了推眼鏡,語氣平淡地解釋:
“會長說,調度和司機精神集中很重要,咖啡能提神,減少出錯。
所以公司統一采購,不限量,隨便喝。
就是彆影響晚上睡覺就行。”
他說完,又低下頭繼續寫單據,仿佛在說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不限量的咖啡?!還是給司機和調度喝的?!這……聞所未聞!
...
...
第二站:強盛紡織廠
與想象中昏暗嘈雜、棉絮飛舞的傳統紡織廠不同。
強盛的紡織車間雖然機器聲依舊轟鳴,但明顯寬敞、明亮了許多,窗戶都開著通風。
空氣中雖然還有纖維的味道,但並不嗆人。
女工們都戴著統一的帽子和口罩。
考察團注意到,車間裡竟然劃分了區域,有的女工在操作機器,有的則在旁邊的“休息角”裡喝水、低聲交談,牆上掛著生產進度表和安全須知。
一個之前參與過抗議、嗓門很大的女工代表忍不住拉住一個剛換下來休息的年輕女工問:
“姑娘,你們這……還能中間休息?工頭不說?”
年輕女工眨了眨大眼睛,有些奇怪地看著她:
“為什麼要說?這是我們強盛的規定啊?
乾倆小時能休息一刻鐘,上廁所喝水都行。
會長說了,機器都要保養,人更要休息好才能乾好活。”
金大媽追問:“那……工錢呢?休息時間扣錢不?”
年輕女工笑了,露出一口白牙:
“阿姨,您真會開玩笑。
休息是規定,怎麼會扣錢呢?
我們計件加底薪,乾得多拿得多,但休息時間一分不少。
喏,你看那邊,”
她指著車間儘頭一扇門:
“那是母嬰室,有孩子的姐姐們可以去喂奶。會長還說,以後條件好了,要蓋托兒所呢!”
“母……母嬰室?托兒所?”金大媽和幾個女性考察團員都驚呆了。
這簡直是天方夜譚!
這時,紡織廠的廠長走過來,微笑著補充:
“不僅是母嬰室。我們廠的女工,每個月還有一天‘生理假’,不扣工錢。
年底有全員體檢,生病了廠裡醫務室先看,嚴重的送去大醫院,公司有補貼。”
她語氣平常,仿佛在介紹今天天氣不錯,卻在考察團中掀起了驚濤駭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