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長,我們回家……”張振海哽咽著,淚水模糊了雙眼,卻感覺背上的身體漸漸冰冷。他低頭看去,隻見曾蘇元胸前的玉佩在硝煙中泛著微光,而另一半,還在日軍少佐的屍體上。
回到臨時指揮所,鄧錫侯正對著地圖沉思。那地圖上,密密麻麻標注著敵我態勢,他眉頭緊鎖,似在思考著破敵之策。看見張振海背著曾蘇元的屍體進來,他猛地站起身,那把鬼頭刀“當啷”一聲落地,發出清脆的聲響,在這寂靜的指揮所中顯得格外突兀。
“蘇元……”鄧錫侯幾步上前,顫抖著雙手撫摸戰友的臉龐,眼中滿是悲痛,“說好的袍哥血盟,你怎麼……”
張振海輕輕將半塊玉佩放在桌上,聲音低沉:“師長臨終前說,把這個交給總司令。”
鄧錫侯緩緩拿起玉佩,突然發現內側刻著一行小字:“若渝失守,玉石俱焚。”這是二十年前二人結拜時的誓言,歲月流轉,誓言猶存,卻已陰陽兩隔。
“傳令下去,”鄧錫侯聲音沙啞,幾近哽咽,“羅山所有守軍向曾師長致敬!”
刹那間,整個羅山城響起震耳欲聾的槍聲。川軍士兵們將子彈射向天空,那一顆顆子彈,仿佛是對英雄的敬意與緬懷。遠處,百姓們自發聚集在一起,唱起了川劇《戰太平》:
“歎英雄失勢入羅網,大將難免陣頭亡……”
那婉轉的唱腔,在空氣中回蕩,如泣如訴,訴說著英雄的悲壯。張振海站在城牆上,望著東方漸白的天空,晨曦透過雲層,灑下一縷縷微光。他知道,這隻是抗日戰爭的一個小小插曲,但曾蘇元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川軍將士,前赴後繼,奮勇殺敵。
“袍哥出川,有去無回……”他喃喃自語,將曾蘇元的斷槍插入城牆,仿佛是為英雄立起一座不朽的豐碑,“師長,您放心,我們會繼續戰鬥下去,直到把鬼子趕出中國!”
此後數日,羅山城的氣氛依舊凝重。張振海每日都會來到曾蘇元犧牲的地方,凝視著那插入城牆的斷槍,心中思緒萬千。他回憶起與曾蘇元共事的點點滴滴,那些在巴山蜀水間的操練,那些出川時的壯誌豪情,如今都化作了無儘的悲痛與堅定的信念。
一日,張振海正在城牆上巡查,忽見遠處煙塵滾滾,似有大軍來襲。他心中一緊,急忙拿起望遠鏡查看。隻見一支隊伍正朝著羅山城趕來,旗幟飄揚,竟是川軍的援軍。援軍將領名叫趙崇武,與曾蘇元乃是舊識。他聽聞羅山戰事吃緊,不顧路途遙遠,日夜兼程趕來支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崇武見到張振海,聽聞曾蘇元犧牲的消息,不禁悲從中來,淚灑當場。他緊握雙拳,咬牙切齒地說道:“蘇元兄的仇,我們定要加倍奉還!”
張振海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趙將軍,如今羅山城雖曆經戰火,但士氣未減。我們定要與鬼子拚個你死我活,為曾師長報仇雪恨!”
於是,二人商議之後,決定趁著夜色對日軍發起突襲。他們精心策劃了作戰方案,將川軍分成數個小隊,從不同方向潛入日軍營地。
夜幕降臨,羅山城被黑暗籠罩。張振海和趙崇武率領著川軍將士,如鬼魅般朝著日軍營地潛行。月光灑在他們的鋼刀上,閃爍著冰冷的光芒。
當他們接近日軍營地時,卻發現日軍似乎有所防備,營地周圍崗哨林立,巡邏的士兵絡繹不絕。張振海心中暗忖,莫非日軍察覺到了他們的行動?但此刻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他與趙崇武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張振海一揮手,幾個小隊的川軍將士如猛虎下山般衝向日軍崗哨。一時間,喊殺聲四起,鋼刀與刺刀碰撞,火花四濺。
日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但很快便組織起反擊。雙方陷入了激烈的混戰之中。張振海揮舞著大刀,在日軍中左衝右突,宛如戰神下凡。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為曾蘇元報仇,為死去的戰友和百姓討回公道。
戰鬥持續了許久,川軍將士們個個奮勇當先,毫不畏懼。終於,他們成功突破了日軍的防線,攻入了營地內部。日軍營地頓時亂成一團,士兵們四處逃竄。
然而,就在此時,日軍的增援部隊趕到了。一輛輛卡車滿載著日軍士兵,朝著營地疾馳而來。張振海見狀,深知形勢危急,若不及時撤退,必將陷入重圍。
他大聲喊道:“弟兄們,撤!”川軍將士們且戰且退,在夜色的掩護下,成功擺脫了日軍的追擊。
此次突襲,雖然未能給日軍造成毀滅性的打擊,但卻極大地鼓舞了川軍的士氣。羅山城的百姓們聽聞川軍英勇作戰的事跡,紛紛自發組織起來,為川軍提供物資支持。
張振海望著那些熱情的百姓,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這場戰爭,不僅僅是軍人的戰鬥,更是全民族的抗爭。隻要軍民一心,定能戰勝日寇。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張振海和趙崇武繼續帶領川軍堅守羅山城。他們不斷加強城防工事,訓練士兵,時刻準備著迎接日軍的下一次進攻。
而那插入城牆的斷槍,始終在那裡,見證著川軍的英勇與不屈,激勵著每一個人,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奮勇前行,直至勝利的那一天。
喜歡川魂重鑄抗日風雲錄請大家收藏:()川魂重鑄抗日風雲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