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已經有好幾波慕名而來的商隊打尖入住了。
澂城這地方,也是主要的棉花種植地區。
地多的農戶成片種植,地少的就在田間地頭或專門留出小塊地種植。
一方麵滿足自己家使用,另一方麵還能變賣一些錢款。
棉花作坊這塊兒,二虎領著八個人,拉開了架勢,開始斷斷續續的收購棉花,在庫房已經堆了一大堆,可惜軋花設備還沒著落。
附近的農戶你傳我、我傳他,都知道這裡有個棉花收購點。
雜貨店裡麵賣的可全乎了:
澂城堯頭窯燒的黑瓷碗碟壺盆罐缸甕;
針頭線腦、布匹染料、日用品和一些鐵農具;
各色糧食、油鹽醬醋、劉卓村手工掛麵……吃的用的,琳琅滿目。
灶房保證時刻能給車馬店住店打尖的客人供應:熱乎的饅頭、包子、麵條;燉的噴香的辣子豆腐大燴菜、蒸碗以及家常炒菜。
架子搭起來了,就吸引了周邊的小夥子來入夥。
章茂才和黑娃,挑著身體不錯,沒有什麼壞名聲的,添了二十來個人,整個鏢隊就達到了四十多個人。
院子一下增加了人氣。
每天天蒙蒙亮,練武場就響起整齊的腳步聲和洪亮的口號聲。
賀金升、二虎、章宗剛領著大夥兒練拳耍刀。
黑娃肩上的傷口已經好利索了,還好沒什麼後遺症,這會正和師父章茂才就在一旁喂招對練。
平日裡,章茂才坐鎮中樞,協調各方配合,碰上大客戶和大宗買賣,他親自出馬接待洽談。
各項生意漸漸有了起色!
雜貨店櫃台前漸漸人頭攢動,日用品和鐵器賣得特彆火,周邊村民絡繹不絕來選購。
每天都有人送來棉花。
一切運轉得井井有條,幾個買賣也在周邊慢慢有了名氣,成了遠近聞名的“產業”。
黑娃給大家規定,把這個地方以後叫“基地”,雖然大家不是很明白這個詞,但慢慢的叫開了。
軋花機還沒影兒呢,可黑娃記得前世《白鹿原》小說裡寫過,白嘉軒家就有人力驅動的軋花機。
小說背景和這個年代差不多,隻是自己不在行內,不清楚具體上哪兒買。
他決定去拜訪方掌櫃,一來請他指點迷津,二來想把具體的棉花收購事宜敲定下來。
天邊剛泛起魚肚白,黑娃就牽著灰騾子出了馬廄,沿著官道一路向北。一個時辰後,趕到了方掌櫃的商鋪。
方掌櫃見黑娃登門,笑盈盈地把他迎進內堂,招呼夥計奉上熱茶。
聽黑娃講明來意,方掌櫃沉吟片刻,捋了捋絡腮胡子:“軋花機這事兒啊,我幫你跟棉花行裡的老客戶打聽打聽。
我知道一種叫‘好漢樁’的軋花機,是小倭國那邊來的,用腳踩踏驅動,正適合你們這種作坊用。不過嘛,得托人到西安府那邊訂貨,等貨到手,少說也得個把月。”
喜歡穿回渭北做刀客請大家收藏:()穿回渭北做刀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