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的鞭炮屑像鋪了層紅地毯,把巷子染得暖洋洋。詩詩揣著袋糖瓜蹲在門檻上,新做的虎頭鞋沾著點泥,兜裡的壓歲錢硌得胯骨生疼。“靈月姐姐!這糖瓜比去年的粘!”她舉著糖瓜往嘴裡塞,糖絲拉得能纏上耳朵,“是不是摻了麥芽糖?甜得能把牙齒粘成一家人,揣在兜裡能把新年的福氣都粘住,見人拜年遞一塊,連冷風都帶著甜味!”
靈月正在竹籃裡裝拜年禮,柿餅、酥糖、蜜棗堆得像座小山,她往詩詩兜裡塞了把花生糖,“彆總含著糖說話,”她給詩詩係緊新圍巾,“去年新春你拜年,把整籃糕點都摔在張大爺家門口,點心滾得像群小元寶,白老說你這是給街坊‘撒財’,最後撿回來的都沾了狗毛,你還哭著說狗狗也愛吃甜的。”詩詩嚼著花生糖直點頭,脆得能彈牙,“比去年的多裹了層芝麻!香得帶點鹹,像把新年的熱鬨都裹進糖裡了,咽下去嗓子眼裡還留著脆!”
蘇硯在院裡貼福字,紅紙上的金字在朝陽下閃金光,他往門楣上倒貼了張,“李伯說新春拜年,福到財到好運到,”他拍了拍福字粘得牢不牢,“今年的拜年禮備得多,比去年多買了十斤蜜餞,夠串遍三條街,剩下的分給討喜的孩童,說是吃了咱們家的糖,一年都甜甜蜜蜜。”詩詩跑過去要幫忙遞福字,結果腳下一滑,整遝福字“嘩啦”散在鞭炮屑裡,紅紙片飄得像群小蝴蝶,引得蘇硯直笑:“這是福字給新年‘拜年’呢!撿起來撣乾淨重貼,準能粘住一整年的好運,算給你的賠罪禮。”
鐵手張帶著丫蛋來送新做的木盒,盒上刻著“吉祥如意”,裝拜年禮正好。“給你們裝甜食用,”他把木盒往竹籃旁一放,“比去年的分層多,能隔開不同糖點,丫蛋還在盒角刻了朵梅花,說是能招來春福氣。”丫蛋舉著串冰糖葫蘆喊:“詩詩姐姐,我爹新蘸的!比去年的山楂紅,糖殼亮得像玻璃,咬一口酸得直眯眼,甜得能把舌頭吞下去!”
兩個丫頭提著竹籃往巷口跑,詩詩見人就作揖喊“過年好”,糖瓜粘得嘴角發亮,丫蛋則把蜜棗塞進老人手裡,說是給“壽星”添福。書生背著畫筒在巷裡轉悠,拜年的人們拱手作揖,他趕緊掏出紙筆,畫下這幕:詩詩舉著糖瓜直傻笑,糖渣沾在鼻尖上,丫蛋的糖葫蘆滴著糖,蘇硯的福字倒著貼,靈月的禮籃堆成山,遠處的紅燈籠在畫紙上飄成霞。
“這畫得叫《新春拜年圖》,”書生舉著畫紙晃,“比去年畫的《賀歲圖》多了幾分喜氣,你看詩詩被凍紅的臉蛋,比糖葫蘆還豔。”詩詩伸手去搶畫,結果手一抖,糖瓜掉在畫紙上,印出個黏糊糊的圓印,引得鐵手張直笑:“這是糖瓜給畫‘蓋章’呢!明年準能畫出更甜的畫,掛在屋裡都能聞見糖香!”
張嬸的年糕攤擺在巷口老槐樹下,蒸籠裡的年糕冒著白汽,紅棗嵌得像紅寶石,香得能勾來整條街的人。“來塊熱年糕討吉利!”她往詩詩手裡塞了塊,“今年的年糕加了桂花,比去年的香,軟得能拉出三尺絲,不像去年的太硬,啃著像嚼凍饅頭。”詩詩捧著年糕直咂嘴,米的糯混著棗的甜,說比去年的多了股春陽的暖:“張嬸,明年往年糕裡加核桃!香得帶點脆,燙得直哈氣都舍不得鬆嘴,像把整個新年的福氣都蒸進糕裡了!”
王掌櫃穿著新棉襖來拜年,手裡提著個錦盒,裡麵裝著新茶,“給白老嘗嘗新,”他把錦盒往桌上一放,“這茶比去年的早采半月,嫩得能掐出水,泡出來的湯色像翡翠,喝著能醒酒解膩。”詩詩搶過錦盒要幫忙泡茶,結果沒拿穩,茶葉撒得滿桌都是,綠芽飄得像群小蝴蝶,引得大家直笑:“這是茶葉給新年‘撒綠’呢!掃起來泡進壺裡,準香得能招來春燕,算給你的見麵禮!”
白老坐在太師椅上,手裡撚著串柏枝,眼瞅著孩子們討壓歲錢。他腳邊的炭盆燒得旺旺的,茶香混著糖香飄得很遠。“新春拜年,拜的是團圓,聚的是福氣,”他給兩個丫頭發紅包,“年輕時走南闖北,新春能喝口熱粥就知足,哪像現在,守著熱炕聽拜年話,吃著甜茶看孩子們鬨,這日子,甜得像蜜餞,暖得像春陽。”
日頭升高時,拜年的人們帶著笑散去,我們坐在院裡分食年飯,肉香混著酒香飄得很遠。詩詩突然指著院角的梅枝說:“花苞要開啦!肯定是春神給咱們的新年禮!今年的日子準能像這梅花,紅紅火火的,連春風都帶著香!”
“先等你把今天撒的茶葉掃回來喂雞再說,”靈月笑著刮她的鼻子,“去年你把壓歲錢塞給流浪貓,說是給‘貓財神’上供,結果貓叼著錢跑了,你還哭著說白老沒教會貓存錢。”
大家都笑了,笑聲混著鞭炮的餘響,在暖洋洋的院裡蕩開。竹籃裡的糖點還堆得像小山,牆上的福字閃著金光,每個角落都藏著新年的甜。這江湖的故事,就在這新春的巷陌,在這遞著甜香的團圓裡,又添了新的一筆。
畢竟,隻要這糖瓜還在甜,這福字還在貼,我們還在這院裡,這江湖的新年,就永遠甜不完啊。
喜歡林飛穿越記請大家收藏:()林飛穿越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