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李泰被禁足府中的消息,如同又一記驚雷,炸響在長安城的上空。與火藥作那聲物理的爆炸不同,這道政治驚雷的餘波,更為深遠,也更為致命。它清晰地劃出了一條線——皇帝陛下對吳王李恪及其所掌管的“火藥”事務,給予了不容置疑的支持,任何伸向此處的黑手,都將麵臨雷霆之怒。
一時間,朝堂之上針對李恪和火藥作的明槍暗箭驟然減少,連那些平日裡喜歡風聞奏事的禦史,在經過魏王府時,都不自覺地加快了腳步,生怕沾染上什麼晦氣。將作監上下,從趙少監到最底層的胥吏,對火藥作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物料撥付前所未有的順暢,人員調配也極為配合,甚至帶著幾分小心翼翼的討好。
籠罩在火藥作上空的陰雲,似乎隨著李泰的禁足而暫時散去。
李恪並未因此而有絲毫鬆懈。他深知,這短暫的平靜之下,是更深的忌憚與蟄伏。對手不會就此罷休,隻會更加隱蔽,更加耐心。他必須利用這寶貴的窗口期,儘快讓火藥形成真正的戰鬥力。
火藥作的修複與擴建在皇帝的明確支持下迅速展開。原本破舊的工棚被推倒,新建的作坊更加堅固、寬敞,並且嚴格按照李恪的要求,劃分出原料區、研磨區、混合區、裝配區以及獨立的測試區,各區之間留有足夠的安全距離。規章製度被進一步細化,執行得更加嚴格。那兩名百騎司護衛如同兩尊門神,不僅負責安全,更無形中震懾著所有心懷異動之人。
李恪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研發中。有了相對充足的資源和穩定的環境,進展開始加速。他不再滿足於簡單的“震天雷”,而是將重點放在了更具實戰價值的武器上。
“王爺,您看這樣可行嗎?”雷老頭指著幾個新製成的長竹筒。竹筒一端封閉,另一端開口,內壁用泥漿加固,填充了火藥和碎鐵片,開口處用浸了油脂的麻布緊緊塞住,引線從側麵一個小孔引出。這是李恪設計的“轟天雷”原始手擲版,追求投擲距離和破片殺傷。
李恪拿起一個,掂量了一下,又仔細檢查了引線和封口:“重量尚可,封口還需更嚴密些,確保投擲時不至於鬆散。先小批量製作一批,進行投擲測試。”
“還有這個,”雷老頭又引著李恪看向旁邊幾個更大的木架,上麵固定著數十根同樣規格的竹管,管口朝向一致,後麵連著集中的引線盒,“按照您的圖紙,這‘一窩蜂’火箭箱,一次可齊射四十九支火箭,隻是這準頭……”
“齊射武器,本就不追求單發精準,要的是覆蓋和威懾。”李恪解釋道,“關鍵在於箭體平衡和發射角度的一致性。多試幾次,找到最穩定的綁縛方式和仰角。”
除了這些,李恪還開始嘗試製作更複雜的引信,以及利用火藥燃氣推動的、類似原始突火槍的“單兵火銃”原型。儘管後者因為材料和工藝的限製,進展緩慢且危險重重,但他知道,這是未來發展的方向。
每一次測試,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和震耳欲聾的轟鳴。終南山腳的皇家禁苑,成了火藥作的專屬試驗場。隨著一聲聲爆炸和一道道拖著尾焰的火箭劃破天空,李恪和工匠們積累著寶貴的數據,改進著設計和工藝。工匠們對李恪的敬畏與日俱增,這位年輕的主官,腦子裡似乎裝著無窮無儘的奇思妙想,而且每每都能切中要害。
這一日,李恪正在值房內核算一批新製火藥的配比,王德悄步進來,低聲道:“王爺,宮裡的賞賜到了,是張阿難公公親自來的。”
李恪放下手中的筆,整了整衣袍迎了出去。張阿難身後跟著幾名小內侍,捧著錦緞、玉器、金銀等物。
“殿下,陛下念您督造火藥辛苦,特賜下這些,以資鼓勵。”張阿難臉上帶著程式化的笑容,宣讀著賞賜名錄。
李恪恭敬謝恩。他知道,這些賞賜既是肯定,也是一種姿態,是做給朝野上下看的。
交割完畢,張阿難並未立刻離開,而是隨著李恪回到值房,屏退了左右。
“殿下,”張阿難的聲音壓低了幾分,臉上的笑容也收斂起來,變得嚴肅,“陛下讓老奴帶句話給殿下。”
“張公請講。”李恪心知,真正的旨意來了。
“陛下說:‘火藥之利,朕已見之。然利器如雙刃,既可傷敵,亦可傷己。恪兒當謹記,持此利器,需有相應之心性與擔當。望你善用之,莫負朕望,亦莫……引火燒身。’”
李恪心中凜然。這番話,恩威並施,期望與警告並存。父皇這是在提醒他,甚至可以說是敲打他。火藥的力量已經引起了最高度的重視,但也帶來了最高度的警惕。皇帝需要這把利器,但也絕不會允許這把利器脫離掌控,甚至反噬其主。
“兒臣謹記父皇教誨!”李恪躬身,語氣鄭重,“必當殫精竭慮,以國事為重,善用此物,絕不敢有負聖恩,亦不敢行差踏錯!”
張阿難點了點頭,深深看了李恪一眼:“殿下能明白聖心,最好不過。老奴告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送走張阿難,李恪獨自在值房中沉思良久。父皇的警告言猶在耳。他現在的處境,可謂是鮮花著錦,烈火烹油。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步步驚心。
他推開窗戶,看著外麵忙碌而有序的作坊,工匠們在他的指導下,正在創造著這個時代本不該存在的力量。
必須儘快讓火藥在戰場上證明自己!唯有實實在在的戰功,才能將這份“危險”的力量,轉化為穩固的功勳和地位!
他回到書案前,鋪開紙張,開始撰寫一份新的奏疏。內容是關於火藥武器初步成型,請求派員至隴右前線,在李積大將軍的指揮下,進行小規模實戰檢驗,並附上了“轟天雷”與“一窩蜂”火箭的初步使用方略。
他知道,這將是一場更大的賭博。戰場瞬息萬變,火藥武器是否真能如預期般發揮作用,是否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問題,都是未知數。
但,他彆無選擇。
唯有向前,在硝煙與烈焰中,殺出一條生路。
奏疏通過正規渠道呈送的同時,他也讓王德通過隱秘的渠道,給宮中的母親楊妃遞了個口信,內容很簡單:兒一切安好,火藥將行,望母妃勿念。
他需要讓母親安心,也需要讓某些可能關注著他母親的人知道,他李恪,下一步要落子了。
長安的棋局,因他這“火藥”一子,已然風雲變幻。而隴右的沙場,即將迎來一聲跨越時代的驚雷。
他握緊了拳頭,眼中閃爍著堅定而銳利的光芒。
慕容孝雋,你等著。大唐的“禮物”,很快就會送到。
喜歡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