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那份請求進行火藥實戰檢驗的奏疏,如同在已漸平靜的湖麵再次投下石子。朝堂之上,爭議再起。以侯君集為首的部分武將對此抱有極大興趣,認為此等新式利器或可改變戰場態勢;而更多文臣乃至部分老成持重的將領則持保守態度,認為將此不明所以的“妖物”用於戰陣,風險太大,若臨陣失效或反傷自身,後果不堪設想。
最終,還是李世民乾綱獨斷。
“利器既成,藏於鞘中與廢鐵何異?”他掃視群臣,聲音不容置疑,“李積用兵持重,由他在隴右擇機小規模試用,最為穩妥。傳旨隴右,著李積選派得力乾將,接收一批火藥武器,謹慎試用,詳實記錄戰果,速報朕知!”
聖意已決,無人再敢多言。
數日後,一支由百騎司精銳和火藥作熟練工匠組成的特殊小隊,押運著數十箱貼著封條的“震天雷”、“一窩蜂”火箭以及若乾引信部件,在一隊精騎的護衛下,悄然離開了長安,星夜兼程,奔赴隴右。
與此同時,李恪在火藥作內,心情也並不輕鬆。他知道,這不僅是火藥的考驗,也是對他的考驗。他幾乎每日都與雷老頭泡在作坊裡,反複檢查預留的樣品,推演著各種戰場上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並讓工匠們加緊製作更多備用部件和火藥,以備不時之需。
時間在焦灼的等待中一天天過去。長安城內,關於此事的議論從未停歇,各方勢力都在等待著隴右傳來的消息,那將決定很多人對“火藥”和吳王李恪的最終態度。
一個月後,一份來自隴右的八百裡加急軍報,終於打破了僵局。
依舊是朝會之上,信使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
“陛下!大捷!李積大將軍利用吳王殿下所獻之火藥利器,於大非川設伏,大破慕容孝雋主力!”
滿朝文武瞬間屏住了呼吸!
信使繼續高聲稟報,描繪著那前所未見的戰場情景:
“……慕容孝雋驕橫,率五千精騎闖入伏擊圈。待其前鋒儘入峽穀,李大將軍一聲令下,埋伏於兩側山崖的銳士,先是點燃‘一窩蜂’火箭!但見火光驟起,數百支拖著尾焰的火箭如同飛蝗驟雨,尖嘯著射入敵軍馬隊之中!胡馬何曾見過此等景象,頓時驚嘶炸營,相互踐踏,陣型大亂!”
朝堂之上,仿佛能聽到那火箭破空的尖嘯和胡人驚馬的悲鳴!
“未等敵軍反應過來,”信使語氣愈發激昂,“我軍伏兵又將那‘震天雷’奮力擲下!轟隆!!!轟隆!!!巨響連環,地動山搖!火光迸射,鐵片橫飛!慕容孝雋本陣瞬間被硝煙與火光吞噬,人馬俱碎,死傷無數!其帥旗亦被炸斷!”
“慕容孝雋本人被震落馬下,耳鼻溢血,被親兵拚死救起,倉皇逃竄!其軍已然膽寒,全線潰敗!我軍趁勢掩殺,斬首兩千餘級,俘獲無算!繳獲輜重馬匹堆積如山!此戰,慕容孝雋精銳儘喪,元氣大傷,吐穀渾震恐!”
靜!
死一般的寂靜!
唯有信使激昂的聲音在太極殿巨大的空間內回蕩,每一個字都像是一記重錘,敲在每個人的心頭。
火箭如蝗!驚雷裂地!人馬俱碎!帥旗炸斷!
這……這是何等恐怖的場景?這真的是人力所能及的嗎?
所有人的腦海中,都不由自主地浮現出那硝煙彌漫、火光衝天、胡騎人仰馬翻的煉獄景象,一股寒意從脊椎骨直衝頭頂!
侯君集等武將呼吸粗重,眼中爆發出駭人的精光,死死攥緊了拳頭!他們比文官更清楚,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從此以後,戰爭的模式,可能要改寫了!
文官們則多是麵色發白,驚駭難言。他們無法想象,那小小的粉末,竟能爆發出如此毀天滅地的力量!
李泰站在班列中,低著頭,寬大的袍袖下,雙手指甲深深掐入掌心,渾身冰冷。他輸了,輸得一敗塗地!李恪憑借此功,將再也無法壓製!
龍椅上,李世民緩緩站起身,他的臉上沒有過多的表情,但那雙深邃的眼眸中,卻仿佛有驚濤駭浪在翻湧!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這份軍報的意義!
“好!好!好!”他連說三個好字,聲音由低到高,最後如同金鐵交鳴,響徹大殿,“李積用兵如神,將士用命,揚我國威!吳王李恪,獻此利器,功在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