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大捷的露布飛騎,是在一個春寒料峭的清晨抵達長安的。
當背插赤翎、風塵仆仆的驛卒,沿著朱雀大街縱馬疾馳,用沙啞而亢奮的聲音一遍遍高喊“交河道大捷!我軍克複高昌,陣斬偽王麹文泰!”時,整座帝都仿佛從沉睡中被瞬間驚醒。
起初是片刻的寂靜,隨即,巨大的歡呼聲如同潮水般從街道兩側的坊市、酒樓、民居中洶湧而出,迅速席卷全城!商販拋下了手中的貨物,士子合上了手中的書卷,百姓們奔走相告,臉上洋溢著與有榮焉的興奮與自豪。大唐的兵鋒,再次證明了它的無堅不摧!絲綢之路的打通,更意味著無數的商機與繁榮。
然而,在這股舉城歡慶的熱浪之下,某些特定的府邸與官衙中,卻彌漫著一種截然不同的、更為複雜難言的氣氛。
東宮,顯德殿。
太子李承乾負手立於殿內,麵前攤開著剛剛由東宮屬官抄錄而來的捷報概要。他的臉色在初春的陽光下顯得有些陰晴不定。
“一戰而下,摧枯拉朽……驚雷弩首射,便毀其城樓,奪其膽魄……”他低聲重複著捷報中的字句,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根細針,輕輕紮在他的心頭。他猛地抬頭,看向身旁的心腹、太子左庶子杜正倫,“杜卿,你信嗎?世間真有如此利器?還是那侯君集,為了給吳王臉上貼金,誇大其詞?”
杜正倫是個謹慎的老臣,他撚著胡須,沉吟道:“殿下,驪山演武,陛下與諸多重臣曾親眼目睹驚雷弩之威,想來並非虛言。侯君集雖是武將,但在此等軍國大事上,應不敢妄奏。隻是……此等國之重器,竟由吳王一手督造,並在此戰中發揮如此決定性作用,其勢……恐已成啊。”
李承乾的嘴角抽搐了一下,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嫉恨與陰鷙。他跛著腳,煩躁地在殿內踱了幾步。“孤這個三弟,當真是好本事!不在朝堂爭權,卻於格物小道之上,另辟蹊徑,如今更是借這軍功,聲勢大漲!哼,西域……他倒是會挑地方!”
他停下腳步,語氣森冷:“傳話給我們在禦史台的人,找找由頭。就算不能動搖其根本,也要讓朝野知道,兵者,凶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如此酷烈之械,有傷天和,非國家之福!”
“是,殿下。”杜正倫躬身應下。
兩儀殿,內書房。
李世民看著侯君集詳細的戰報奏折,以及隨附的、由李恪轉呈的武研院《驚雷弩實戰紀要》,久久不語。他的手指在禦案上輕輕敲擊著,目光深邃,看不出是喜是怒。
良久,他才緩緩開口,對侍立一旁的房玄齡、長孫無忌等幾位重臣道:“高昌已平,西域門戶大開,此乃社稷之福。君集用兵果斷,將士用命,當賞。”
他的語氣平穩,肯定了戰功,隨即話鋒微轉,拿起了那份《實戰紀要》。“至於這驚雷弩……恪兒的這份紀要,倒是比捷報更讓朕在意。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甚好。玄齡,你以為如何?”
房玄齡上前一步,恭聲道:“陛下,吳王殿下不居功自傲,反能於大勝之中,冷靜察查器械瑕疵,督促改進,此乃務實求真之心,於國於軍,大有裨益。武研院之設,確有實效。”
長孫無忌眼簾低垂,接口道:“房相所言極是。吳王殿下心思縝密,勇於任事,實乃陛下之福,大唐之幸。隻是……”他略作停頓,仿佛不經意般提及,“此等利器,威力過於駭人,一旦流傳出去,恐生後患。其製造之法,需嚴加管控,非絕對忠心可靠之人,不可輕授。”
李世民點了點頭,不置可否:“嗯,管控是要緊的。此戰,恪兒獻器有功,侯君集等將士用命,皆需封賞。至於具體章程,你們中書門下先擬個條陳上來。”
“臣等遵旨。”
吳王府,書房。
與外界的熱鬨相比,李恪這裡顯得異常平靜。他正在聽取沈括的彙報。
“王爺,捷報傳開,‘格物軒’名下所有商鋪的貨物,尤其是與文房、精工、新奇玩物相關的,幾乎被搶購一空。長安百姓,如今對‘格物’二字,可謂推崇備至。”沈括臉上帶著壓抑不住的喜色,“不少勳貴、官員家都派人來問,能否訂購一些武研院出產的……嗯,‘民用’之物,比如更耐用的馬車軸承,或是更精巧的機關鎖具。”
李恪微微一笑,這倒是意外之喜。武研院的技術下沉到民用領域,不僅能創造財富,更能潛移默化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和觀念,夯實他的根基。
“可以酌情接一些,但需把握分寸,以不影響軍械研製為先。另外,通過商隊,將高昌大捷以及驚雷弩之威,用儘量誇張的方式,向西傳播。我要讓西域諸國,聞‘驚雷’而膽寒,未戰先怯。”
“明白,小人會安排說書人和商隊,將故事編好。”沈括心領神會。
沈括退下後,王德悄聲稟報:“王爺,宮裡傳來消息,陛下看了那份《實戰紀要》,甚為讚許。不過,長孫司徒似乎在陛下麵前,提到了利器需嚴控之言。”
李恪目光一閃,並無意外。“樹欲靜而風不止。無妨,我們做我們該做的事。武研院的改進不能停,西域的情報網絡要加速鋪設。還有,”他頓了頓,“準備好一份謝恩的奏折,語氣要恭謹謙卑,將功勞儘數歸於父皇天威與將士用命,本王不過是儘了點微末之力。同時,附上一份清單,將此次隨軍工匠中有功之人,一一列明,為他們請功。”
“是,老奴這就去辦。”王德應道,心中暗讚王爺的沉穩。不驕不躁,有功不居,反而為下屬請功,這才是真正的禦下之道。
李恪走到窗邊,看著庭院中抽出新芽的樹木。
長安的波譎雲詭,他心知肚明。封賞和讚譽的背後,是更高層麵的審視與更隱形的枷鎖。
但他並不畏懼。
高昌之戰的勝利,不僅為他贏得了聲望,更重要的是,為他贏得了實實在在的籌碼和一塊遠離長安漩渦的試驗田——西域。
那裡的烽煙剛剛燃起,而他的腳步,絕不會止於高昌。
喜歡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我教李世民治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